初唐四杰是那些人,他们的故事又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3:42:08
快点啊,急!!!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律县)人,初唐文学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章齐名,称初唐四杰。其以才及第,又因文而失意,并累及其父。其省父时,溺水惊悸而死。他的文多于诗,文之最著名者为《滕王阁序》。
王勃诗文俱佳,不愧为四杰之首,在扭转齐梁余风、开创唐诗上功劳尤大,为后世留下了一些不朽名篇。他的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杰作,久为人们所传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成为千古名句,至今常被人们引用。而王勃最为人所称道、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的,是他在滕王阁即席所赋《滕王阁序》。对此事,《唐摭言》所记最详。
王勃虽然只活了27个春秋,但著述仍很多,曾撰《汉书指瑕》十卷,《周易发挥》五卷,《次论语》十卷,《舟中纂序》五卷,《千岁历》若干卷,可惜皆佚失。今所传者,唯《王子安集》16卷,也非全本。何林天教授点校整理的《重订新校王子安集》,收录了辑自日本的一些佚文,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共同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他的诗也如“四杰”其他诗一样,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诗篇不多,所写《从军行》等几首边塞诗,均表现出了雄健风格。
骆宾王:骆宾王墓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狼山风景区的狼山脚下。
骆宾王(619-?),浙江义乌人,作为“初唐四杰”之一,他在文学史山占有重要的地位。公元684年,骆宾王跟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撰写著名的《讨武瞾檄》。兵败后下落不明,传说与徐敬业之子逃到白水荡(今启东吕四一带)。明朝人邵潜记载:骆墓原先位于通州东北郊的黄泥口。明正德九年,有个姓曹的农民挖地时发现一块刻有“唐骆宾王之墓”的碑石,棺内还有尸骨,曹某随后加以掩埋。清乾隆十三年,《通州五山全志》作者刘名芳在黄泥口访得骆宾王墓地,挖出一块残留着“唐骆”二字的碑石和枯骨,请命于董姓太守后,迁葬于狼山脚下。
卢照邻:卢照邻(约637~约689),唐代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
卢照邻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高宗永徽五年(654),为邓王李裕府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