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签订的地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6:15:08
日本( )

马关条约签订的地点是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马关亦称下关

日本 本州西南端港口。隔关门海峡与九州相望。属山口县。1889年设赤间关,1902年改今名。人口26.2万(1986)。古军事交通要地。1884年辟为特别输出港。1932年筑渔港。远洋渔业和捕鲸业基地。水产加工、渔业用品制造、造船工业发达,还有有色金属、橡胶制品(轮胎)等工业。商业贸易中心。为对马海峡与濑户内海间交通要冲。1942和1944年与门司间开有两条海底隧道铁路(下关彦岛到门司区的大里),下条长3.614公里,上条长3.605公里(海底长1.14公里)。1958年建成关门公路隧道(3.46公里,海底长780米),分上下两层,上层为汽车路,下层为人行道。新关门铁路隧道(新下关车站至小仓北区的上富野),长18.713公里。1975年通车。1973年建成关门海上大桥(约1.1公里),汽车专用大桥。

日本马关,也叫下关, 今春帆楼. 1895年签订

在日本的马关,也叫下关

具体地点是“春帆楼”

日本本州马关

日本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