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的原型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22:19:56

世界各地的神话传说中,都有神创造人的传说

作者可能只是借用神话中创造者对创造物的种种恐怖心理去创作

例如取材于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片断中,众神对人类拥有火的恐惧

科学总会让人思考,我们是否能创造生命,我们创造的生命会不会拥有思维

甚至拥有文明,如果被创造物成为创造者的天敌我们该如何面对等等。

在作者的时代,人们可能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制造人形生物

但是他们还没有基因学,还没有克隆技术

所以他思考用一堆支离破碎的肢体和器官,通过电击或者某种科学方法赋予生命等等。

《弗兰肯斯坦》到今天依然能受到关注与赞赏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她将神话原型有机地整合和运用到该书的人物塑造中,这不仅对深化该书多重主题大 有裨益,而且能够有效地与读者的文化涵养相认同从而激发读者内心深处的应和。原型是现代西方文学评论中(特别是在原型批评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术语。原型主 要来源于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它是某个特定社会群体思想中传承及保留下来的象征、意象甚至人物类型。作为文学文本的基本要素,各种各样的原型频繁见诸于文 本叙述过程并且持续激发读者的想象,因此文本叙事在文化内涵方面能够得以深化。

另一个追踪弗兰肯斯坦的有心人是多产科普作家彼得·海宁(PeterHaining)。他在1979年出版的《弗兰肯斯坦的原型》(TheManWhoWasFrankenstein)中提到另一条线索,认为玛丽·雪莱笔下的弗兰肯斯坦是以安德鲁·克罗塞为原型的。

安德鲁·克罗塞(AndrewCrosse,1784 1855)生于英格兰的一个富有的家庭。他一生最引人注意的有两件事:他是一位神童,8岁就精通希腊文;后来,他在布鲁姆费尔德(Broomfield)他隐居的菲恩院(FyneCourt)乡间之家,将舞厅改造成庞大的实验室,配置莱顿瓶、各种实验器皿,并从窗外通进1800英尺铜线,做了一系列科学还不能解释的“创造生命”的实验。

克洛塞原是想将火山石溶于盐酸,等溶液一点点干燥,予以通电来制造水晶。结果,水晶还没有成形,却出现另一种奇特的效果:石块上像是长出什么东西,特别是到“试验开始的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