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周到现在审计的职位 机构 是否独立 再加上总结性的概括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4:03:21
最好是表格的形式

相关知识: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就已经设立负责审计的官员,称为宰夫。尽管宰夫的官职较低,属下大夫,但他有权对负责会计工作的司会和负责财政工作的小宰所掌管的账目进行审查,直接向冢宰或天子汇报审查结果.

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审计监督制度——上计制度。上计制度的实质是定期报表的审核制度。即每年各地的官吏将地方上税赋收入及各项财政开支,用书面的形式报给皇帝,皇帝则每年进行一次听计,由负责审计的官员将各地报来的收支账目念给皇帝听,以此审查官员的经管责任。《周礼》中“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就是对上计制度的一种最好的写照。上计制度是一种抑制贪污处舞蹈弊的有效形式,也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套审计监督制度。

我国随、唐年间,在刑部之下设“比部”,使审计工作开始走向专业化、独立化和司法化。专业化指比部是进行审计监督的专门机构。独立化指审计机构独立于财政机构之外,审计监督与财政监督相分离。司法化指比部隶属于刑部,审计与一套惩治贪官污吏的制度相结合。

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我国的审计机构由“诸军诸司专勾司”更名为“审计院”,为“审计”一词的起源。
1、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中华民族以勤劳勇敢、智慧文明著称于世。中国的审计监督制度由来已久,渊远流长。

——早在距今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中国出现了带有审计职能的官职——宰夫,这是国家审
计的萌芽;

——秦汉实行“上计”制度,对经济活动的监督有所加强;

——隋唐时期,在刑部之下设“比部”,建立了比较独立的审计机构;

——公元992年,宋代设立审计院,是中国审计机构定名之始,“审计”一词正式出现;

——元、明、清三代均未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大部分审计职能并入御史监察机构;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党政府也先后设立了审计院,颁布了《审计法》。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也实行了审计监督制度。

——1932年,中央革命根据地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中央审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