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是不是不聪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2:18:29
儿子上一年级了,学习我感觉在小孩当中,他是比较努力的,也想取得好的成绩,可每次测验都考不到满分,经常把一些题目的意思理解错误,比如圆圆的月亮象镜子还是皮球,他选皮球,我问为什么选皮球,他讲镜子有一个手把,怎么能象月亮,哎,我也不知是不是儿子的智力发育比较迟?还是他本来就不聪明?如何能提高他的理解能力?

你儿子的想象力与观察力多棒啊!镜子有把手!这连大人都未必能想到啊,月亮当然像皮球,都是又鼓又圆啊!我们国家是硬是教育,答案只有一个,可是,你想想,生活里哪个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呢?他的思想不应该被禁锢,没答对正确的不表示他错啊!他在用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这才是重要的,要我说根本就是答案错了,镜子还有方的呢,可皮球都是圆的哦!我觉得你的孩子非常聪明哦!支持他,让他充分的去想象吧!(要是我儿子,我就带他去找老师理论了!就是像皮球吗!呵呵!不过要是你还是担心,可以做一个智力的监测什么的。)

很聪明了!回答像皮球就很具体!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合开了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母亲玻琳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家庭妇女,非常喜欢音乐,在爱因斯坦六岁时就教他拉小提琴。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活泼,三岁多还不会讲话,父母很担心他是哑巴,曾带他去给医生检查。还好小爱因斯坦不是哑巴,可是直到九岁时讲话还不很通畅,所讲的每一句话都必须经过吃力但认真的思考。

在四、五岁时,爱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当他发现指南针总是指着固定的方向时,感到非常惊奇,觉得一定有什么东西深深地隐藏在这现象后面。他一连几天很高兴的玩这罗盘,还纠缠着父亲和雅各布叔叔问了一连串问题。尽管他连“磁”这个词都说不好,但他却顽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这种深刻和持久的印象,爱因斯坦直到六十七岁时还能鲜明的回忆出来。

爱因斯坦在念小学和中学时,功课属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更是厌恶,曾经公开骂他:“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而且因为怕他在课堂上会影响其他学生,竟想把他赶出校门。

爱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电器工厂里专门负责技术方面的事务,爱因斯坦的父亲则负责商业的往来。雅各布是一个工程师,自己就非常喜爱数学,当小爱因斯坦来找他问问题时,他总是用很浅显通俗的语言把数学知识介绍给他。在叔父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的受到了科学和哲学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