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弦论描述正负电子对撞消失成为光子的过程中好像有矛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9:40:14
弦论说,宇宙的基本组成是弦,每一种基本粒子都是弦的不同振动形式罢了。弦的振动形成了电子、光子、夸克、中微子等。用弦论描述正负电子对撞消失成为光子的过程如图所示:两个电子(振动的弦)分别从左上角和左下角出发对撞消失变成光子释放能量,光子走过一段距离后重新分解为正负电子。电子消失的过程就是两个弦合为一个弦的过程。问题就在这里了,这个新的弦是否长度和质量都是原先两个电子的弦的和?如果是这样,宇宙中不是有两种不同的弦了吗?而弦论又说,任何弦的本质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它们的振动形式,但如果新弦的质量和长度都不变的话,怎么会无缘无故消失了一个弦呢?该如何理解这个矛盾?
非常感谢 supermany 的回答,在微观尺度下还是有长度概念的,不然我们为什么说弦的尺度大约就是普朗克尺度10^(-35)米呢?即使不用质量和长度的概念,两个弦合成一个弦总有一些量上的合成吧?不然就是一个弦无缘无故地消失了,而弦和能量、质量一样,不会突然出现也不会突然消失,只是振动形式发生变化而已。

在微观粒子尺度中,“长度”“质量”都需要重新审视
已不能都套用经典的概念了

有兴趣可以先看看场论中关于正负电子对撞消失成为光子的过程的一些理论,也许对你理解有帮助

用相对论解释
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