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有大洋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22:16:28
今天看到篇微型小说里提到1875年以大洋为货币。那时有大洋吗?

银圆:是大型银质铸币通称,也称“洋钱”“洋钿”“花边钱”“大洋”等。15世纪末始铸于欧洲,16世纪由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大量鼓造。明万历年间(1573-1620)开始流入中国。清乾隆58年(1793),中国中央政府首次在西藏铸行“清乾隆宝藏”银币。道光年间,台湾福建等地也曾仿制银圆,称为银饼。光绪15年(1889),广东开铸“光绪元宝”银圆(即龙洋)各省纷起效尤。宣统2年(1910),清廷颁布《币制则例》,规定银圆为本位币,每枚重库平7.2钱,含纯银9成,合6.48钱,次年5月开铸,辛亥革命爆发而未正式发行民国元年(1912)国民政府开铸孙中山开国纪念币。1914年铸造袁世凯侧面一元银币(袁大头)。1933年,国民政府废两改元,颁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每枚银圆重量为26.6971克,含纯银23.493448克,再铸正面为孙中山先生像,背为帆船图案之“船洋”。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禁止钱圆流通。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区通货膨胀极剧,银圆再度行用于市。新中国成立后,除西藏地区因特殊原因曾短期使用银圆外,各种银圆均由中行按一定比价收兑,禁止流通。

从上面可以得知,1875年有大洋

其实,银元在清前期就已经流入我国,不过当时主要是以荷兰、西班牙、英国的银元为主,主要流通地为沿海泉州等地。在清前期,外国银币不作为主要流通货币,但要说明的是,在对外贸易上,银元与清元宝有汇率结算作用。鸦片战争爆发前,外国银元流入已达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由于巨额的顺差,直接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后期,随着西方列强强力侵清,银元流通的地位也随之增高,清后期的宝泉局、宝源局曾铸造银币,光绪十五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广东从英国购买的机器制造我国历史上第一批机制币,并逐步取代了方孔元钱。你说1875年以大洋为货币,这还是有点差距的,如果是外国银币进行结算,倒是有可能,但具体来说,当时主要流通的货币依然是元宝和方孔铜钱。打了这么多的字不知道解释明白没有?如果还没明白,欢迎m我,咱们一起交流~~~

有~~清末就开始铸银元了 (鸦片战争以后)
话说光绪元宝的银元我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