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农业部重点学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7:06:19

本学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2年或更早;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上海复旦大学农艺化学系和东北农学院土壤肥料系合并组建成沈阳农学院土壤学学科,当时有著名土壤学家、教育家陈恩凤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任教。1981年被国务院首批批准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1993年和1999年被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2002年被评为辽宁省重点学科。
本学科的主要科研方向有4个,优势和特色明显,成果显著。(1)土壤肥力与土壤化学。本研究方向稳定,在陈恩凤教授领导下的"土壤肥力实质与物质基础"研究,持续数十年,成果多次获得农业部、辽宁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出版学术专著多本,学术思想在国际上影响广泛,研究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2)土壤物理与土壤改良方向。刘孝义教授领导的土壤磁学和土壤生物电、磁处理效应方面的研究,将土壤学与现代物理学相结合,对于建立土壤生物磁学学科起到了基础性、开创性作用。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和自然科学三等奖、霍英东教育基金一等奖(科研类);(3)土壤环境保护与土壤生态。本学科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研究方向,高水平地完成了一批科研项目,多项成果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理论研究密切联系生产实际是本学科方向的特色;(4)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本方向在国内率先吸收国外先进土壤分类系统的精髓,结合我国土壤地理研究的实际,深入开展土壤系统分类和土地资源的研究工作,取得多项科研成果。 字串4
近年来随着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和国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调整研究内容,又使本学科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明显优势。目前各研究方向均有一批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学术骨干所支撑,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大的影响,享有较高的声誉。
目前承担完成国家"973"、"863"项目,国家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多项,成果水平居国内领先水平,有些项目达到国际先进和国际领先水平;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20多部;培养硕士生120名,博士生29名、博士后研究人员9名。本学科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60%以上的硕士毕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