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章,他的故事及来历和感悟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1:17:18
这个里面德,孔子登东山章中
他的故事和来历
还有感悟是什么??????????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泰山岩岩,鲁邦所瞻”。这是孔子晚年删定的《诗经》中对泰山的赞叹。孔子临终,孔鲤,颜回、子路相继死去,自知已日薄西山,遂唱出“泰山其颓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的最后歌声,把自己的生死与泰山联在一起.
泰山在春秋时期是齐鲁两国的交界之地,在泰山顶远眺齐国
孔子小天下处,即瞻鲁台是孔子登山眺望鲁国的地方。《孟子.尽心上》载:“孔子登东山面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游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难与言。这是讲知识境界要不断递进,才能有更高的道德修养。”
圣人之大,于其所小者见之矣。盖一作一登山观,而鲁与天下自见其小。非小也,孔子之大也。且无有圣人,固无人而不见其大者也。然或易一境焉,有时而具其大,则其大犹可得而量矣。千古有人焉,其大也在一国而见,在一世而益见。宇宙之广,而以一人出乎其间,遂觉宇内止此一人。而其视宇宙之广,若无不出乎其下者,此则真圣人之大也。吾见之孔子已。孔子在当时顾其有所以为孔子者,而人不及知也。但见一国之中,若止有一孔子;天下之大,若止有一孔子。而且一国之中,天下之大,其闻孔子之风者,亦无不尊孔子;慕孔子,而不能遽至乎孔子。大哉孔子!吾得而见之孔子矣。凡区域之境,伏处不见也,升高而望之,则见矣。然千里之遥,所见者何少,所不见者何多,亦渺渺无终极矣。迨夫所进弥止,所处弥高,则向所遥而意之者,亦犹几席焉耳。念世之与我等夷者甚众,而忽见罕觏若此,无他,其见远也。凡物境之观,夷视不知也,凭虚而临之则知矣。然无加之高,知者什一,不知者什九,则了了诚寡闻矣。故所处益高,所见益大。则向所心而揣焉者,亦犹是方域焉耳。夫世之环我耳目者无尽,而何以旷邈若此!何则? 其地殊也。吾因是而思孔子,其登诸东山乎?国则黾蒙也,势则弹丸也,则小鲁也;其登诸泰山乎?四海寰中之区,犹撮土也;东西朔南之地,犹襟带也,则小天下也。孔子不尝登东山泰山哉! 自东山 泰山以来,其登之者不知几何人矣。而鲁自若也,天下自若也。吾知鲁之小,不小于东山之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