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点小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0 06:02:03
《寡人之于国也》中有一句: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其中的“五十者”、“七十者”是指什么?
(如果是指五十岁和七十岁的人是不是也有点太夸张了,古代也不至于50、70的人才能吃到肉吧,况且活到70岁的不也没几个吗.)

疑惑ing~~

“五十者”指五十岁以上的人,同样,“七十者”指七十岁以上的人。
孟子的意思并不是说五十七十岁以上的人的生活水平是高的,恰恰相反,由于战国时期的生产力水平以及各个年龄段的百姓对于国家的利用价值不同,国家通过各种政策使得青壮年人群的生活条件成为最好,衣帛食肉的都是青壮年居多,因为他们享受了这种生活条件后可以为国家更好的产出食物和战力。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
这是由于战国时期的战争环境、生产力水平以及等级制度造成的。战争环境决定了君主制定的治国政策,必然是面向国外,以战争为导向的,因此国内生产必然会服务于战争并且受战争的影响;同时,因为生产力的原因,使得生活资料比较有限,社会物质生产资料总量不足,在供应贵族阶层奢侈生活(狗彘食人食)之后,不足以供应百姓,因此造成其中的中老年(五十岁七十岁以上)人群无法“衣帛食肉”,而孟子的意思正是推行“王道”后使物质生产水平大大提高,以至中老年人群可以享受到较优质的生活条件。

古时候生产力低下,粮食不够吃时,年轻人就不顾老人,自己吃了。说七十岁的人都能吃到肉,是为了体现生产力的发达,七十岁的人都能吃肉。古时候人的寿命短,但是生活好了,人的寿命也自然就长了,所以说“七十者”也是为了说明人民生活的富裕。(我们老师是这么讲的)

我觉得吧 因为古时生产力低下 所以吃肉是困难的。。。而且你想啊 古时没有冰箱 杀了一头猪之后吃不完不坏了?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吃的。。。而且 根据能量在生物链中是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的 所以人类把植物喂猪 通过猪肉获取的能量 要远远小于直接食用植物所获得的能量 正因为活到七十的没几个 所以才体现了稀少
另外 我觉得可能用到了夸张。。。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的翻译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