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现在中国的发展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0:38:43

1、教育公平
2、医疗改革
3、城乡福利统一
4、城镇住房
5、重复性建设
6、腐败
7、大学的学术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是:疏导和舒缓往往不足,而紧缩和压抑却往往过头。中国经济只有发展才能有出路,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改革必然会朝市场化的方向进行下去,济也应当进入和启动新的发展周期,这是毋庸置疑的。
  今年一季度GDP达到10.2%,如果去掉去年的调整因素只相当于以前的9.8%左右,并不是很高,而且投资增长的结构是基本合理的。现在的产能过剩并不是经济发展过热造成的,反而是经济发展不足造成的。如果经济全面发展起来,各行各业产能过剩问题马上就会转变为产能不足的问题,甚至还要大力发展才行。
本来在2003年底是迎来了一个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机,但却由于断定经济发展已经过热,出台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打压政策,错失了好不容易才盼来的经济发展机遇。的确应当反思和检讨一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到底有多大。如果当时在对房地产投资和房价加以正确引导的同时,也积极鼓励国内外的民间资本和企业大力发展能源、交通、金属材料、纺织、化工、重工业等行业,这样完全有可能迎来一个与现在完全不同的经济发展局面,完全有可能迎来一个久违了的经济发展高潮和新的经济发展周期。
现在,又一次面临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应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发展的观念来指导工作实践和决策。在目前的条件下,中国经济要进一步腾飞和发展,不能靠压抑和紧缩,而要采取疏导和舒缓政策,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而且在中国目前经济的实际情况下,适度的通胀是对经济发展有利的。CPI只要能控制在10%以下,都是正常和健康的,都属于适度的通胀;要是超过10%才会出现经济过热的危险,才属于过度的通货膨胀,才需要加以干预和调控。
适度通胀对经济和企业发展是有利的,主要表现在通胀可以刺激生产和投资;而适度通缩对经济和消费者也是有利的,物价适度下降可以降低成产成本和增加消费能力。应当根据通胀和通缩的特点和经济变化发展的规律来指导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决策,不仅对通胀和通缩要如此,对利率的变化也要基本上采取与CPI的变化同步和同幅的原则,因为利率的变化是要依据CPI的变化而变化的,这样才能发挥其调节资金市场供求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