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夫山泉的“水仙篇”、娃哈哈的“金鱼篇”,和最近移动推出的“找网掉钱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20:30:58
谁有呀帮帮忙急要的呀
首先感谢潇洒补习那么尽力的回答我的问题
可能是我没有说清楚还是你理解错误
我要的是广告而不是别人的评价或是评语或文案

直接方式:如掌上通的广告“网络上不了,商务怎么通”,很明显是针对商务通产品(该广告被后者以不正当竞争为由告倒,赔偿一百万)

·间接方式:如农夫山泉的“水仙实验”广告:用天然水攻击纯净水;娃哈哈的“金鱼实验”广告:力证娃哈哈纯净水更好。

由于直接对比广告明确比较的特定产品或经营者,“指名道姓”地进行比较或虽然没有明确提及被对比者,但一望便知的,故为了保障消费者和竞争者,以及公众的利益,我国是不允许做指名的对比广告的。

但这阻止不了广告主以隐蔽的方式提及竞争对手。特别是在只有两家卖主垄断市场的时候,毫无疑问,这时候的对比广告显然是针对另一家。让我们看一下联通和移动的广告冲突:

[联通广告]:

一年轻人拿着手机,心情烦躁,是手机辐射所致。年轻人的母亲说:“换CDMA手机吧”。后来,年轻人换了CDMA,心情舒畅,情况好多了。广告结束最后出现“中国联通”。

[移动广告]:

一年轻人(还是联通广告那个人),拿着手机,而他的父亲出来说:“又换手机,GSM手机不是很好吗?(严厉质问)信号稳定,接通率高,即使在环 保标准最为严格的欧洲,GSM仍然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换什么?(又质问)”这时候,年轻人的母亲(还是联通广告的)出来说:“那咱不换了!” 。此广告结束后,出现“中国移动通讯” 。

这两则广告虽然都没有指名道姓地攻击竞争对手,但两个广告在同一个时间段出现,用的又是同一班演员阵容,处处针锋相对。众所周知,目前国内的移 动通讯市场是由移动和联通一统天下的(中国电信的小灵通还没足够市场份额足以抗衡这两大家)。很显然,合理地使用对比广告可以达到“隐蔽地”攻击竞争对手 的目的,所以,移动曾多次推出有针对性的对比广告:

[移动广告]:移动的“找网掉钱篇”电视广告:

一焦灼男子四处张望,

画外音问:“找啥?”

“找网!”(不耐烦地)

“又掉了!”(更烦躁地)

画外音问:“掉什么啦?”

“掉钱!打一次电话,掉五六次线!一点都不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