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地统计软件GS+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0 11:31:36
我处理的数据是土壤养分N、P、K,在学习GS+时有几个问题不懂。
1、该软件中的active lag distance 和lag distance interval 都是软件根据数据的坐标自动设置的吗?需要修改吗?
2、变异函数理论模型的选择,软件所选择的就是最优的吗?还是需要自己判断?
3、在GS+进行插值,对数据有什么要求?用GS+和ARCGIS进行插值有何区别,一般用哪个软件做插值比较好?
4、GS+中的图表如何导出?
非常感谢!

1,建议你认真学习地统计学知识,有效滞后距(active lag distance)是指半方差计算采用的最大的距离,一般取采样点最大距离的1/2. lag distance interval 与 n 的乘积就是 active lag distance。如果你不懂的话,就不要修改。不过有时候选取合适的n,会得到精确度不一样的结果。间距(lag distance interval)不同,变异函数代表的尺度就不一样,比如你取50m时能反映50m内的空间变异,而取100m时能反映100m的空间变异。
2,一般来说,软件选择的是最优的。不过在很多情况下软件会自动选择线性,特别是数据不太适合半变异函数分析的时候。会出现一些逻辑错误,比如计算出来的变程很大,10000m以上,而实际上最大滞后距才1800m,这显然是逻辑错误。需要手动调节参数,将变程等有效指标调到合适的范围,当然,可能会使得RSS值有所降低。但这是最优的。
3,地统计学要求样本符合正态分布,也就是说必须对数据进行转化,常见的转换方法有average + - 3 * S, 对数转化,BOX-COX转化。在SPSS里用非参数检验,K-S检验,得sig值大于0.05为正态分布。有时候数据实在无法转换为正态分布,可以将就着用。你会发现,数据转化与未转化的半变异函数是差不多的。
我一般用GS+软件计算半方差,它的模型拟合能力很强。但是它的作图就差强人意啦。如果你EXCEL水平很高的话,可以把GS+计算的lag和semivariance值复制到excel中,然后自己编写模型函数,这样作图就很好了。
ARCGIS里的kriging插值做得很好,但是由于其半变异函数的模型拟合无法看出拟合效果,我建议你根据GS+里面算的模型结果到ARCGIS里进行kriging插值,不然插值出来没有物理意义,就只有纯粹的数字意义了。
4,不建议在GS+里作图。不过GS+软件本身是可以导出图片的,你仔细看看每个按钮,如果不懂英文就查一查吧。

经实践,GS+软件有时候会出错,如果值的差异很小,比如计算pH的半方差是,由于其半方差太小,而GS+软件本身设置的小数位数不够长,导致无法将此项的lag和semivariance值复制到excel里计算。可以说是GS+的一大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