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团运动的认识和评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0:22:45
详细点好

一场规模很大的农民运动,是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中国不屈不挠精神的一次运动,中国人通过这次运动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人,尽管它在清政府和外国殖民者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但是它的历史意义决不能抹杀!
义和团是中国近代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1899年由朱红等首先在山东发起旨在反对德国教会的一场运动,后来发展到河北直指京津地区,并沉重打击了八国联军的嚣张气焰,但后来被慈禧太后利用,被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联合绞杀而失败。他们的爱国精神值得发扬,但他们组织不严密,没有一个统一的纲领,没有先进的思想作为领导。
义和团运动是清末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又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各地的反教会斗争的总爆发。义和团的主要参加者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贫困和愚昧使他们的反抗斗争只能沿袭过去农民起义利用秘密结社的办法,采取设立神坛的方式发展组织,操练拳术,吸引群众。义和团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用画符念咒、请神附身等“术法”动员群众,广泛宣传“持符念咒、神灵附体”来鼓舞斗志。他们散发各种传单、揭帖,以朴素的语言和歌谣形式,进行驱逐侵略者、保卫国家的宣传。同时这些传单、揭帖中也带有迷信落后意识和盲目排外的情绪。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的口号在初期曾吸引广大群众参加,壮大了义和团的声势,但同时也反映了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模糊认识,以至后来因此受统治者的欺骗利用,最后被出卖。义和团运动是群众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没有统一的组织、集中的领导和协同一致的行动,失败是必然的。但义和团群众从切身的感受中,认识到外国侵略者是中国人民最主要的敌人。从这一感性认识出发,他们奋不顾身,对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斗争,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
1.发生原因及历史背景:义和团运动清末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是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反瓜分、反侵略斗争的发展,又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各地的反教会斗争的总爆发。西方国家直至今天仍然以”拳民暴乱”(Boxer Rebellion) 称呼整个义和团及八国联军事件。义和团的兴起 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是长期流行于山东、直隶(约今河北)等地的许多民间秘密结社中的一种。虽然这个秘密结社重在“拳”而不在“教”,但清政府历来把它当作“拳教”加以查禁,使它难以发展。甲午战争后,德国占领胶州湾,强划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