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阳岸上分手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9:23:26
泸阳岸上分手诗
本是元朝宰相家,红巾赶散入西涯.
泸阳岸上分携手,凤锦桥边插柳桠.
否泰是天皆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
十人十马归何处,如梦云游浪卷沙.
余字并无三两姓,一家分作千万家.
这是有关家族历史的故事,有知道更清楚的朋友,请告知。不胜感激之至!

余姓为成吉思汗后裔

成吉思汗,凭借蒙古铁骑踏遍欧亚大陆。我国近期出土的一块清代咸丰年间的墓碑,记录了成吉思汗后裔家族分散的历史,其中一支改姓为余的故事。

古墓隐藏于乱草丛中

昨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丰都县包鸾镇飞仙洞村。在当地村民景应忠的带领下,来到位于三面环山的成吉思汗的后裔余宗权的墓前。隐于乱草树木中间的墓地已经是墙倒碑斜,如不注意是很难发现的。

60多岁的景应忠告诉记者,在飞仙洞村,很少有人知道这6座古墓就是成吉思汗后裔的墓地。由于年代久远,从自己记事起,就没见过有人来扫过墓。不过,成吉思汗的后人的确葬于此地,一块咸丰十一年的墓碑,对这段家族历史乃至元末明初的历史作了详尽记载。此外,这几座有“皇清”字样的古墓中,有两座是双墓,之所以选择三山环抱,有左青龙、右白虎,且坟前可见三座山,这可证明坟墓的主人身份非同一般。

内忧外患终结显赫家族

三山环抱的6座古墓,原来的墓园围墙已倒塌,被周围残枝枯树掩盖,只有当年的墓碑散落于枯树之中,墓室上雕刻精美的石制装饰品也散落在树枝中。

研究元末历史多年的退休干部黄朝相告诉记者,元末农民起义后,红巾军攻下了元大都,元朝宰相铁木健的族人远走四川。为了躲避起义军,铁木健家族的族人们沿长江而下,在四川泸州风锦桥依锦乡,发誓效忠祖先,并在桥边插上柳枝后分散逃亡.

一个曾经显赫的帝王家族,就这样藏于深山之中不为人知。

皇族后裔改名换姓隐居山野

分手之时,家族的人预感到朝代更迭会有灭门之灾,于是在泸州分手之时,相约改姓。包鸾镇镇长周泽告诉记者,墓地上这块咸丰十一年的墓碑中提到,逃往四川后,“改铁为金,金有相似又改为余,余氏而万代不改铁木真义出焉,此余姓氏之所由肪乎。故一行来自泸州,奈人多影大难以一路,原在风锦桥依锦乡誓祖遣散。”这6座余氏古墓和这块咸丰十一年的墓碑就是最好的证据。

景应忠认为,在明代,成吉思汗家族是朱氏王朝的追杀对象,没有人敢冒险对家族历史进行记述。直到清代,他的后人们才敢将这段祖先的历史记述在墓碑之上。

祖训:余金两姓族人不得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