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摩尼有哪几颗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2:34:59
据说是有7颗心的··我想知道究竟是哪7颗···急!!!!

其实是八心,而且不只是 佛,我们一样都是八心,

何者为八?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前五个有些人因为天生或后天的残缺,所以会不具足,然而一个人活在世界上,至少会有前三个心识,意识大家最熟吸了,能思维、能分别了知、有感情有觉知的这个知觉心就是意识。

末那则是处处做主的心。

阿赖耶识则是出生前七识的真心。

所以是八心,不是七心。

最后举一下经文,就知道真的是八心了:

《入楞伽经》〈佛性品第十一〉:【(佛言:)「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於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这边说到阿梨耶识(就是阿赖耶识)是清净的心,而其他七个心识,都是生灭的心。

因此这不就是有八个心识了吗?

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属于释迦族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之意),出生于皇族,是一个太子(也有说只是贵族,只是一个富裕的领主的儿子,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国王的太子),结婚生子后,厌倦了宫廷生活,深感人世的无常苦恼,于是抛弃富贵的生活,出家寻求解脱之道。经过六年的修行,悟道成佛,并于不久后开始传播其教义。此后,一辈子居无定所、托钵乞食为生,到处奔走教化群众,(也有一些固定的场所和供养,不过每年还是以到处游行四方教化为主),并取得当时的平民、贵族、国王各阶层比较一致的认同,建立了人数众多的教团,他的众多亲属包括他的妻儿也成为信徒。最后,于80高龄时,释迦牟尼在外出教化的奔波途中去世。其教义某种程度上反对当时婆罗门教的等级制度,以宣传无我无常、善恶因果、涅盘寂静、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为主。佛教的传播主要是靠群众和知识阶层学术力量为主,也受到上层的一些支持,但是,以出世为宗旨的佛教,相对其他宗教而言,与国家政权总保持一些距离,大体上,既无严重的对抗,也无过于密切的纠缠。

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

7在佛教中与10一样,都表示圆满之意。

心无所住!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