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高手帮忙啊~关于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2:31:59
“投资企业在取得投资时,是以被投资单位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投资成本”后又说假定“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情况下
这两不相矛盾吗,有何区别和联系啊?请详细通俗些

不矛盾。
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确定以被投资单位有关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为基础。
但是,这涉及到一个问题,如果投资成本大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通俗讲就是我多出钱,但占的份额比我出的钱应该占的份额少)那么差异部分作为商誉,不做处理。但是如果投资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投少占多)差异部为投资企业营业外收入,同时调整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一、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应先分为非同一控制的和同一控制下的
这两种情形首先确定的是初始投资成本
二、后续计量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
权益法核算时,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要做调整:
1、“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大于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属于“商誉”,吸收合并时在单个报表中体现,控股合并时编制合并报表抵消时体现。
2、“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小于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应看做是被投资单位的原有股东无偿赠与投资企业的价值,差额借记“长投-成本”贷记“营业外收入”
应该是这样了。

不矛盾啊

首先你要确定长期股权初始成本(书上有自己看)

之后才是与取得被投资单位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份额进行比较。

如果初始成本大于公允价值,那就不调整初始成本。差额作为商誉。

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成本)
贷:银行存款

如果初始成本小于公允价值,差额做营业外收入处理。

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初始成本)
贷:银行存款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营业外收入 (初始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