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民的种粮补贴是由国家财政支出,还是地方财政?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02:53:08
补贴金额是否因地域和作物种类不同而有异?

是各地政府先做好财政预算,提交中央政府,再由中央政府做总的财政预算,政府发给农民的补贴或者家庭的补贴都属于政府转移支付的一部份,是以中央政府名义,由地方政府实施发给家庭。

国家给补助的

地方上哪有那么好心

国家给补助的地方贪污。

从2004年起,我国采用国际通行做法,给予种粮农民包括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在内一系列农业补贴。2009年,中央财政拟安排补贴资金1230亿元,比上年增加200亿元。如何让不断增加的农业补贴更好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种粮补贴怎么补更好成为政协委员关注的一个热点。

补地,还是补粮

现行种粮补贴普遍按第二轮土地承包计税面积发放。尽管总量不断增加,但平均起来每亩只有几十元,被农民戏称为“撒胡椒面”。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规模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流转越来越多,出现了一些种粮农民拿不到补贴,拿到补贴的农民不种粮的情况。为此,越来越多的委员建议,粮食补贴应在普惠基础上更多向种粮大户及合作社倾斜。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吴正德建议中央分离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将经营契约作为获得补贴的唯一凭据,采取存量补贴不变,种粮补贴的增量向种粮大户倾斜的政策,“使真正的种粮者享受到补贴”。

在建议“鼓励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以及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粮食连片生产的农户和专业合作社成员适当提高补贴标准”的同时,种粮面积大于实际补贴面积的问题也引起了政协委员的关注。中国民主建国会在两会前做的一份调研结果显示,由于承包面积打折计算,村集体耕地在确定农业税计税面积时并未计入,加上土地整理、复耕形成的新增可耕地,一些地方的实际种粮面积大于补贴面积,而多出的这些种粮耕地得不到补贴。针对这一情况,民建中央在一份提案中建议:“应在以计税面积为补贴依据的基础上,测算各地区实际种植面积与计税面积的比例系数,利用测算系数对直补数量进行微调。”

变补地为补粮,并向种植大户及合作社倾斜,这些建议是否可行?对此,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尚勋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增加一些行政成本,把钱补到种粮农民那里是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