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是如何产生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7:40:41

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德国“讲坛社会主义者”和英国“费边社会主义者”都鼓吹社会改良主义,主张由国家来兴办各种社会福利事业。到战后初期(1948年),以艾德礼为首相的英国工党政府曾宣称英国已建成“福利国家”,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效尤,纷纷以福利国家相标榜。

从历史上看,社会改良主义和福利经济学在西方世界的产生,绝不是偶然的。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资本主义开始从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一方面,垄断资本的势力不断扩张,力求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另一方面,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以后,不仅已经争取到选举权和工会的合法地位,并且形成了不可压服的社会力量。拿十九世纪末的英国来说,阶级斗争的形势已发展到相当尖锐的程度,这对于垄断资本集团当然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在“费边社”理论家西.韦布夫妇合著的《资本主义文明的衰亡》(1923年)一书中,也曾有所揭露。经过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那段“和平”繁荣时期,英国工人阶级的经济生活,若与其他国家的劳苦群众相比,显然已有某种程度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稳定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以庇古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1920年)就应运而生。作者自称该书的目的在于研究“现代社会实际生活中影响经济福利的重要因素”,实际则是主张通过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某些“干预”,采取各种社会改良政策,把垄断资本主义美化为“超阶级”的福利国家。

在庇古之后,特别是经历了三十年代席卷西方世界的经济大风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各种矛盾暴露无遗,为了“挽狂澜于既倒”,形形色色的福利国家论者就各显神通了。从后凯恩斯经济学到新福利经济学,从制度学派到瑞典学派,从民主社会主义到混合经济论,尽管各树一帜,别出心裁,但他们在不同程度上,都主张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措施,推行改良主义经济政策,通过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补贴,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充分就业”,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困和经济“波动”,使它得以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