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民俗教育升旗仪式稿件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8 06:08:49
600-800字以内。。谢谢~~

《国旗法》第一条明确指出了升国旗是“为了维护国旗的尊严,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所以,在升旗仪式的庄严气氛中,从一次次的国旗讲话中,很多学校都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懂得了祖国的昨天和今天,听到了祖国前进的步伐声,也看到了祖国灿烂的明天。毫无疑问,这样做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升旗仪式的爱国主义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但我以为,对于升国旗,我们一部分学校还有两大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营造好庄严的气氛;二是作为一所学校,组织一次集会,营造了如此难得的气氛后,还应发挥更多的教育功能。对此,我有如下一些看法。
一、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目前学生在升旗时,大多严肃认真,但有不少同学,态度极不严肃,有的说笑逗打,有的扶肩搭背,还有的在吃零食,如此等等,极大地破坏了应有的庄严肃穆的氛围。面对这些学生,我们当然是要批评教育,但单靠批评教育不一定会见效。怎么办?我以为,应该对学生进行《国旗法》的教育,《国旗法》中第十二条说:“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我们应该告诉学生,在这时候的说笑逗打,不是一般的不守纪律的行为,而是一种有悖《国旗法》的行为,或者说是一种违法行为。既是对国旗,对国家感情不深的表现,也是法制观念淡薄的表现。学校、班级应该组织这样的主题德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
二、送去对待进生的人文关怀
《国旗法》中对于升旗队员没有作硬性的规定,一般理解为“升旗队员的条件由校方规定”。校方在操作时,一般由学生标兵,三好学生代表,或者是表现很好的学生,任升旗队员和到国旗下讲话,这些人也是几千学生中的佼佼者。这样做,能显示榜样的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感召学生,特别是那些优秀和比较优秀的学生,其正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认为仅这样做还不够,它不能对所有学生产生激励作用,特别是一些后进学生。因为这些佼佼者在后进学生的眼中,无异于“镜中月、水中花”,可望而不可及,他们当然也就没有追赶先进的冲动了。结果庄严的升旗仪式,对于他们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摆设。因此,我们应对升旗队员及演讲者的条件作一些改革,应该让后进学生的代表,尤其是进步显著者,走到国旗下。让他们释放爱国的激情,让他们受到庄严气氛的洗礼,增加进步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