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能反渗透膜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6:07:01
什么情况下需要更换反渗透膜

反渗透系统的性能参数受温度、压力、PH、进水水质等因素的影响。为了准确的判断系统的清洗时机,应依据膜元件生产商提供的系统设计软件或标准化软件对运行数据进行标准化计算,并和系统初始稳定运行时的数据对比,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反渗透系统进行清洗:
-运行数据标准化后,系统产水量比初始值下降15%以上。
-运行数据标准化后,盐透过率比初始值增加10%以上。
-运行数据标准化后,压力容器压差比初始值超过15%以上。

在正常运行一段时间后,反渗透膜元件会受到给水中可能存在的悬浮物或难溶盐的污染,这些污染中最常见的是碳酸钙沉淀、硫酸钙沉淀、金属(铁、锰、铜、镍、铝等)氧化物沉淀、硅沉积物、无机或有机沉积混合物、NOM天然有机物质、合成有机物(如:阻垢剂/分散剂,阳离子聚合电解质)、微生物 (藻类、霉菌、真菌)等污染。

污染性质和污染速度取决于各种因素,如给水水质和系统回收率。通常污染是渐进发展的,如不尽早控制,污染将会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损坏膜元件。当膜元件确证已被污染,或是在长期停机之前,或是作为定期日常维护,建议对膜元件进行清洗。

当反渗透系统(或装置)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要进行化学清洗或物理冲洗:

在正常给水压力下,产水量较正常值下降10~15%;

为维持正常的产水量,经温度校正后的给水压力增加10~15%;

产水水质降低10~15%,透盐率增加10~15%;

给水压力增加10~15%;

系统各段之间压差明显增加。

保持稳定的运行参数主要是指产水流量、产水背压、回收率、温度及TDS。如果这些运行参数起伏不定,建议检查是否有污染发生,或者在关键运行参数有变化的前提下反渗透的实际运行是否正常。

定时监测系统整体性能是确认膜元件是否已发生污染的基本方法。污染对膜元件的影响是渐进的,并且影响的程度取决于污染的性质。表1“反渗透膜污染特征及处理方法”列出了常见的污染现象和相应处理方法。

已受污染的反渗透膜的清洗周期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正常的清洗周期是每3-12个月一次。

当膜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