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外国人(欧美国家)对古代中国的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0:57:17
现代外国人对古代中国的看法如何,贬低或是实事求是? 清朝前期和清朝期间的看法呢? 求详细的真实的,身边外国朋友的看法的更好。

外国人看中国历史和中国人研究自己的历史确实有很大不同。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芮乐伟·韩森在《开放的帝国》中就向我们展示了学者眼里中国古代社会的面貌。

  韩森精通中国古代历史,在她上高中的时候就接触到了中国历史。她当时为了记住太平天国洪秀全名字的拼音,曾揣着一张纸片不时地拿出来看。在韩森的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中国并非如我们以前所认为的是孤立、僵化的,而是开放和生机勃勃的。

  书中一个很有意思的叙述,与宋同时存在的金虽然国祚短暂,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所取得的成就却具有关键意义。金世宗虽然禁汉姓汉服,采用多种措施维持女真文化,但后来女真人军队中汉人士兵数量甚至多过女真人。而南宋将领在公元1206年寄希望于中原汉人起兵抗金之时,汉族士大夫们却去教导女真人如何以汉法实行统治。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在哪里?韩森发现,中国人随船携带有6.3米长的航海图,图中绘有非洲和印度,并以罗盘指针度数标明两个目的地之间的航行方向。那些图中所标明的有些地名如“麻林地”即现在的肯尼亚的马林迪。因此韩森女士认为显然郑和船队是沿着更早的中国探险者所开辟的航线航行的。

  芮乐伟·韩森告诉世界公元1600年以后,中国经济比欧洲更为发达。只是从公元1600年开始,中国的发展开始减退,中国的国力开始衰弱。《开放的帝国》一书到此戛然结束。也许对于西方人来说,中国的黄金时代也在那刻结束了。

专制,服从,内乱不休,权钱争夺等,也都不是什么好的事,最主要是贬低,不客观,其实很多外国人现在对中国的了解也是停留在古代中国的认识.就如我们对印度所了解的差不多,当然这些外国的也分欧州\亚洲\非洲,这些看法是不同的,欧洲人会更偏激一些,总认为我们还是清潮时的那样低微,权谋.非洲的会好一些,也是走另一个极端,而亚洲就比较实事求是.认为中国是个强大的国家.团结的民族.总体来说,古代中国还是会留给外国人一个像迷一样的.不是很清晰.

大多数外国人(虽非全部)对古中国包括现在,所知甚少!他们的印象大多停留在鸦片战争时期!
很多明明是我国古人发明、发现的事物,那群洋人学者死活不承认!
而去年的北京奥运会使很多外国人深感惊讶,他们一直认为我国和非洲一样是个贫穷落后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