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化学问题5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22:03:44
我们知道,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变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变大。请运用结构化学或者普通化学的理论说明:
1 为什么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半径在同一周期总是最大?
2 为什么Li元素原子半径比Cl元素原子半径要小?这样的不同周期或者是主族的元素原子变化如何比较其中元素原子半径大小?
3 说明2种的变化是否跟分子间作用力或者金属键有关?
4 是否可以认为整个元素周期表中从左到右金属键的作用逐渐减小而分子键作用力逐渐增大?
5 说明氢键和内氢键的存在条件及其对其他三种分子间作用力(色散、诱导、取向)和金属键的影响?

请各位尽量回答,不要最多的答案,但需要最准确的,必须准确,务必准确,最好可以援引文献。
问题5 说明氢键和内氢键的存在条件及其对其他三种分子间作用力(这三种作用力是指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和金属键的影响?

问题3:
说明问题2之中的变化是否跟分子间作用力或者金属键有关?

lucky星空:
首先感谢您的回答,如果有英文文献,清援引!
你的答案1是基于理论计算的话,请给出理论依据。
你的答案2没有说明如何对一般的半径进行判断。
你的答案5没有说明内氢键

1.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是范德华半径,和实验值不同。
2.这个与stale规则有关,这是一种经验性规则,实验测定的时候是利用实验数据推算的stale规则。所以理论计算值与stale规则有不同。
3.无关。
4.利用极限的看法,没有金属键时
5.与金属键无关,对其他分子间作用力:增大了取向力和诱导力,对色散力无影响。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递变性规律
1 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 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 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 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5 最高价氧化物和水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6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一般酸性越强;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的酸性越弱。
7 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编辑本段]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