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胸有成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5:58:02
123

是问来历吗?好像是说郑板桥在画竹子之前心中就有了竹子的样子

【词 条】
胸有成竹
【拼 音】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英语翻译】
Having Had Ready Plans Or Desingns In One's Mind
【解 释】
成:完全的。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前已有成熟的计划。
成竹:枝叶茂盛长成了的竹子.
【出 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其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选自《东坡文集》卷四十九)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
清·李绿园《岐路灯》:“岂知皮匠~,早把火刀、火石摸在手中,一敲就着。”
毛委员~,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 ★陈伯钧《毛主席率领我们上井冈山》
【近 义 词】
成竹在胸、心中有数
【反 义 词】
心中无数,茫无头绪,糊里糊涂
【歇 后 语】
心口窝生笋子;肚脐眼上长竹子;笔杆子吞进肚 ;顿顿吃生笋
【灯 谜】
个个记在心;板桥画意在笔先
【中国画术语】
北宋文同(字与可)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自称系“与可之教予如此。”又在《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竹三首》诗中,赞曰:“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晁补之在《赠 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中,也有“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之句。所谓“胸有成竹”,乃言画家创稿之前,对形象塑造、构图布局已有成熟的构思,故能“一发而得其妙解”。
【典 故】
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