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原子和分子都不带电,在摩擦过程中,两种不同物质在相互摩擦后分别带上了电荷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7:50:02
说明原因。

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电子带负电,原子核带正电,且正电和负电电荷相等,所以原子、分子不带电。
但不同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力不同,当摩擦时,对电子束缚力较弱的原子就会丢失电子,从而带负电,束缚力较强的会得到电子,从而带正电

(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3)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例题.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使金属球带了电,这是因为

A.玻璃棒上的正电荷转移到金属球上

B.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金属球上

C.金属球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D.金属球上的正电荷转移到金属球上

解析: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缺少电子带正电,当它和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由于正、负电荷互相吸引,金属球上的一部分电子被转移到玻璃棒上,这样金属球由于失去电子也带上了正电.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C.

当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因为各自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将使得一个物体中的原子获得电子,另一个物体中的原子失去电子,因而两个物体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

常见的是,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有正电荷,即摩擦时玻璃棒中的电子有一部分跑到了丝绸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即摩擦过程中,毛皮上的电子有一部分跑到了橡胶棒上

物体带电的实质是电子的得失,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弱的物质,失去电子的机会多;得到电子的机会少;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的物质,失去电子的机会少,得到电子的机会多;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所以,一般来说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通过摩擦可以使它们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吧,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由质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那质子和核外电子从那来? 所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都可以称为由单原子分子构成吗? 稀有气体是由分子构成还是由原子构成的?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那为什么离子化合物不能说**分子? 除了由分子构成或有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之外还有其他粒子能构成物质吗 下列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有 说明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事例 怎样判断一种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试列举一些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事例,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哪类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哪些物质又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