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北元时期的达延汗,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尔汗国的合赞汗,哪个伟大?有何异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8:08:29

达延汗(约1474~1517)
  明朝时期退居蒙古高原的蒙古帝国延续的蒙古可汗。又作歹颜哈、答言罕、达衍汗,皆为“大元大可汗”的异译。本名巴图蒙克(一译把秃猛可),孛尔只斤氏。成吉思汗十五世孙。成化十六年(1480,一说为成化十五年)即汗位,明人因其年幼而称为小王子。在其妻满都海哈屯的辅佐下,数与瓦剌争战,击败瓦剌。至正德初年,又先后翦除以亦思马因、火筛、亦卜剌等为首的割据势力,统一了漠南蒙古各部。他将蒙古分为左右两翼,每翼各设三个万户,分封诸子为领主。从而结束了有明以来北方地区扰攘动乱的局面,建立了比较稳固的统治。在此基础上与明朝频年通贡互市,贡使多达六千余人,至京师者以五百人为率。贡道由大同入居庸关。贡物有马、驼、毛皮产品等。达延汗对蒙古的统一,带来了比较安定的生产环境,对蒙古的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被誉为蒙古历史上的“中兴之主”。由于史料记载互相■牾,国内外学者对达延汗的生卒年代和事迹的看法颇不一致。有人认为达延汗实为兄弟二人(兄把秃猛可、弟伯颜猛可),也有人认为达延汗指伯颜猛可。关于其生卒和即位年代,各家所述亦多有出入。
  合赞汗 (Ghazan Khan Mahmud,1271~1304)
  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的伊儿汗国(又称伊利汗国)第七代统治者。一译“加赞汗”。生于里海东南岸的阿巴斯昆。阿鲁浑(1284~1291在位)的长子。童年在祖父阿八哈汗身边度过,受过宫廷良好的文化教育。他勤奋笃学,通晓博物、医药、天文及化学。除通本民族蒙古语外,兼懂阿拉伯语、波斯语、印地语、藏语和汉语。原信奉佛教。早年曾任波斯呼罗珊总督。1295年,以追究拔都汗谋杀海合都之叛臣名义起兵争位,于同年10月杀拔都汗,即伊儿汗位。他为取得波斯伊斯兰教上层和穆斯林的支持,放弃佛教,宣布改奉伊斯兰教,改名马哈茂德,称素丹。随即下令宫廷大臣、贵族、军队和汗国境内的蒙古人都改信伊斯兰教,后立什叶派教义为国教。据史载,约有15万帐蒙古人改信伊斯兰教。他的即位和改信之事,都得到了元成祖铁穆耳的承认和允许。1298年任命拉施特丁(1247~1318)为首相,实行社会改革。主要措施是:(1)改革税制,废除包税制,规定统一的征税范围和税率,禁止任意征税和放高利贷。(2)裁减和废除驿站,免去沿途人民的沉重负担。(3)奖励垦荒,修复灌溉工程,减轻赋税,发展农业。(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