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遗传基因在哪条染色体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5 07:37:58
现在医学这么发达,为什么没有专家研究出来肥厚型心肌病遗传基因在哪条染色体上呢?
有人报道肥厚性心肌病患者致病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长臂,与心脏肌凝蛋白重链基因紧密相连。
也有报道肥厚性心肌病致病基因在1号、11号及15号有异常者占30%。
人类基因组图谱测序不是出来了吗?没有专家深入研究过这个病吗?
我得了这个病,但是我想知道我遗传给我的下一代的几率到底多大?我想知道我是纯显性的还是一个显性一个隐性基因,如果是一个显性一个隐形基因的话,那我至少还有一半的几率生个健康的小孩!我很在乎这个,希望有哪位专家能帮帮我!谢谢了!

只帮你找到以下资料

==================================================================

大约50%~55%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有家族史,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遗传因素:肥厚型心肌病可由多个单基因突变引起,至今已发现有7个基因70余种突变与该病有关,其中最具特征性的是位于第14号染色体上的肌球蛋白重链(MHC)基因突变。虽然不同的基因突变可产生类似的心肌肥厚,但有些基因突变似呈良性临床过程。约50%肥厚型心肌病病人有家族史,表现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可见同一家族中多个成员自发地发生相同基因突变而无明确家族史者。

1989年,Jarcho等对一个大的法兰西-高加索裔家系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病的第1个染色体位点14q1,从而确认了该病的第1个易感基因——β-MHC基因。迄今为止,已经公认有7个肌节收缩蛋白基因突变可以导致HCM,它们是: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心肌肌钙蛋白-T(cTn-T)、α-原肌球蛋白(α-TM)、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BP-C)、必须性肌球蛋白轻链(ELC)、调节性肌球蛋白轻链(RLC)和肌钙蛋白-I(cTn-I),这些基因突变造成的肌节收缩和(或)调节功能异常可能是HCM的主要原因

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的基因突变所致HCM的临床表现及其预后不尽相同,同一基因不同编码区的突变所致HCM的临床表现及预后亦有差异,而且同一家系携带相同致病基因的成员,也并不全部表现有心肌肥大。上述导致HCM遗传异质性的原因尚不清楚,推测除遗传因素外,可能还受性别、生活习惯、运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此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DD基因型与HCM关系近年来亦引起人们的重视。
=======================
其他发病学说
毒性多肽(poison polypeptide)学说
无效等位基因(null alleles)学说
钙通道异常
儿茶酚胺活性增强

我很抱歉的告诉你,现在对肥厚型心肌病研究已经比较透彻了。有多个染色体中20个基因中450多个点突变与该疾病相关。你所说的遗传几率是指一个点突变的几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