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源 中“竹”字的解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2:23:50
辞源 中“竹”字的全部详细解释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竹与中国文字结缘最早。可追溯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陶器上,有“竹”的象形符号。在甲骨文、金文中都有“竹”的象形符号和与竹有关的文字。古人以竹片作为文字的载体,用牛皮绳串起来编结成书,就是所谓的“韦编”。大教育家孔子勤于读书, 把牛皮绳多次翻断,被人们作为“韦编三绝”的佳话传颂。从战国到魏晋长达八百年的岁月里,人们皆用“竹简”写字、刻字、著书立说。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竹书纪年》以及《尚书》、《礼记》、《论语》等经典,都写在竹简上。由于竹简的利用,使中国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上溯到殷商时代,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及历史文献的传存立下了汗马功劳。以象形表意为特征的方块汉字也因竹简而被固定下来,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