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绘画时色彩冷暖补色之类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3:21:12
当代的绘画用色都很讲究冷暖的对比,补色的平衡之类的,这给我这个自学绘画的人带来不少的麻烦,不知道什么时候用冷色、什么时候用暖色、以及什么是时候加补色。达芬奇之类的古典绘画好像没这种讲究吧?绘画时看到什么就画什么,不去考虑什么冷暖可以吗?

1先来回答一下是否可以不去考虑什么冷暖!
答:如果感觉舒服可以不去考虑冷暖,达芬奇时期没 有现在这么深入的研究冷暖但已经有冷暖的意识,可以不用像公式一样套用它,但要了解它的存在。冷暖、互补就像我们人类高矮、胖瘦一样,有对比才会有节奏才会有趣味,才能凸显你要着重刻画或表达的东西。
2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答: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是可以的,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总结很多画家的成长经历,都是从画实物开始的,如果没有刻苦的模仿和训练过,就不会有扎实的功底。模仿-感知-吸收-消化-表达自己,这是一个画家内心和技术的发展过程。
3冷暖用色
答:a冷暖用色有几个基本的规律,首先要分清冷色有什么暖色有什么,还要学会看,同一色系进行对比,也会有冷暖的区分,例如:柠檬黄和桔黄对比,桔黄就会稍显暖些。翠绿和橄榄绿对比、紫罗兰和群青比等等经常这样对比对颜色的感知是有很大帮助的。
b除了考虑物体本身固有色的冷暖还要考虑环境的影响,旁边物体给它的影响,衬布给它的影响,天光和灯光的不同影响,画画是件很用脑的事,要不断的进行对比衡量,左右关系、上下关系、前后关系的影响。
c冷暖也可表达你的心情,和意境,掌握好每种颜色表达的感觉,混搭时比例的不同感觉也会变化,用心去画,传递你的心声。

在绘画中有时就是会有很多你想不到,想到了表达不了,表达了又感觉还欠缺的东西,希望你在这些苦恼中不要忘记绘画的快乐!

这是需要长期的实践与积累的,对理论的认知更是如此。

这些如果在这里能够用一小片文字来阐述得非常到位,绘画岂不肤浅至极?

值得一提的是,不仅当代绘画,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绘画无论从题材到技法,都在不多完善进步,尤其从19世纪七八十年代“印象派”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的理论的形成开始,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

理论学的太多了,自己超负荷了,画画其实就是灵感的一瞬间,如果你有感知但没画上,错过机会就不会在出现同样的感知一笔了,(理论是由实践得来的)只有理论的第一发掘者才能领悟到他真正的含义,如果拿他的理论去套,你不就成了他的风格了,他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