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虽在下愚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2:34:36
从网上找到的,和老师所讲的来看,都是我虽然是愚笨的人,但是我觉得不对头。如果是直接翻译的话,虽是即使,在是处在,下愚是愚笨的人,所以应该是即使是愚笨的人。我们老师给我的理由是,臣子不敢正面这么说皇帝笨。
我认为,这不能一概而论的,所有人都知道魏征是敢于直言的人,对于唐太宗的言行,他通常是直言不讳的,按照他的性格,应该是解释是即使是愚笨的人。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告诉我,我这样考虑是不是正确。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 虽在下愚,知其不可 ], 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在这里,“虽”解释为“虽然”,“在”是“处在,处于”, “下愚”为固定词,与下文的“明哲”相对,可解释为“天生愚钝的人”。整句译为:我虽然处于天生愚钝之人(的行列),却知道以上这些事情是不可能的,何况是(像君上一样)聪明智慧的人呢!

实际上,如果意译的话,你的解释也未尝不可,都能说得通。但是放在这个语境中的话,还是你老师的解释更为恰当。

另,有人可能会将“在下”作为一个词解释,这样是讲不通的。魏征在皇帝面前,称皇帝为陛下,自称只能说臣,“在下”是比较随便一点的称谓。“下愚”是有出处的,孔子《论语》中有一句话:“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魏征敢于直言不假,但他应该还有对帝皇的尊崇之心,毕竟是古人,都有那么的传统

二楼解释的够详细

不正确。句子翻译错了。"臣在下愚"应该是:我虽然是最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