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的改革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如何 2.19世纪中后期中国改革失败的原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1:05:22

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真正开始成为强国的转折点,改革前日本贫弱不堪,被美国的军舰打开门户以后,白银大量外流,各种原材料也遭到掠夺,日本国内一片凄凉,但是在1967年,在一群有识之士如西乡隆盛,大久保力通,伊藤博文等一时的不懈努力下改革成功,推翻幕府,实施君主立宪。为日本的近代化拉开了帷幕。从此日本改革政治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等等,大力推进日本现代会,在短短30年里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就是明证。明治维新毁灭了旧的封建秩序,开创了新时代,无论在日本历史还是世界史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而中国在19世纪后期也进行了很多努力妄图富国强兵,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就这么几点。
首先,中国的改革首先是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感召下发动的,以李鸿章为首脑的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企图在不改革清政府封建腐朽体制的前提下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甚至直接采购先进的军舰大炮来富国强兵,因此虽然苦苦经营近半个世纪,但是由于本末颠倒,治标不治本,所谓的洋务运动武装起来的是一支纸老虎,清政府内部的腐朽使得中国在甲午海战中不败而败,令人扼腕叹息。
其次,中国洋务运动失败以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改良派登台,他们从洋务派的失败中认识到我们必须学习日本改革政治体制,实施君主立宪,但是中国传统势力盘根错节,他们一群没有任何基础的书生在顽固守旧派面前根本不堪一击,百日维新昙花一现,也宣告了改良派在中国的失败。
最后,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并没有停止探索中国改革的脚步,譬如维新改良派演变为顽固的保皇派,坚持要君主立宪,而心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起义来反抗清政府,孙文为首的革命党人,宣扬三民主义,希望通过武力推翻清政府建立真正的民族共和国。但是由于革命基础薄弱,虽然在20世纪初期有所成就,但是转眼就给攫取了胜利的果实。

1、刚开始时,日本与中国一样,是被欧洲列强和美国殖民侵略的国家,但日本的封建文化不像中国一样深厚,日本人的文化积淀不深,故很容易改革,开始时,其地位不如中国,而后来借鉴德国的发展改革模式,加上在甲午战争的胜利,使其地位大增,一直至二战
2、中国的改革家大多是地主阶级,只为个人利益,而当时的进步青年多位卑而身弱故失败
比如,一盘菜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