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板到底分几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1:54:34
有说是3派的(李,高,王),还有说是4派的(李,高,王,胡)。哪个正确?如果是4派又为什么变成3派了?说说原因??
胡派是以胡振江为代表。听说早年李润杰向他学过艺,后来自创发展为李派。

快板三大流派
  王凤山(1916~1990),北京人。自幼家境贫寒,7岁开始从艺数来宝的演唱,16岁拜师老艺人海风,在天桥撂地演出。在此期间,与赵玉贵、罗荣寿、汤金澄等人搭伙演出。后辗转济南、张家口、南京、武汉等地。1955年9月参加天津曲艺团。其以快板艺术享誉曲坛,创立王派快板艺术。他的快板轻巧明快、节奏强烈;板起板落半说半唱,快而不乱,慢而不断,缓而不散;表演潇洒自然,从容大方;讲求“气口”的运用,使流畅生动;台风严谨踏实。他创造性地把“竹板书”老艺人关顺贵、关顺鹏的“黑红板”运用于数来宝演唱中,取得很好的效果。他演唱的故事以抒情为主,曲折紧张的情节和幽默风趣的笑料独具魅力。代表曲目有《张羽煮海》、《双锁山》、《绕口令》、《百山图》等。其相声艺术师承有“大面包”之称的朱阔泉,与李宝麒、侯宝林、王宝童、马志明互为师兄弟。后为马三立量活,其捧哏冷静内蕴、憨厚幽默、沉稳又致、文雅洒脱,铺平垫稳恰到好处。代表作有《十点钟开始》、《买猴》、《卖挂票》、《算卦》、《情绪与健康》等。
  李润杰(1917年——1990年) 天津武清县大桃园村人。原名李玉魁。幼年家贫,七岁时学过评戏小生及吹打乐器。十四岁到天津当童工,学绱鞋。四年后出师,被日本侵略者抓到东北当劳工。后因工伤无法劳动,流落街头以乞讨头为生。在行乞中学会了数来宝、变戏法,后又拜师学说评书、相声,曾在沈阳、唐山、天津等地作艺。一九四九年天津解放后,即自编小段,配合中心任务宣传。次年去西安,撂地演出相声、数来宝、太平歌词等。抗美援朝期间曾私人义演募款捐献飞机大炮,并为北方广大灾民募捐寒衣,获西北文化部颁发的进步艺人奖状。一九五二年赴抗美援朝前线演出。一九五三年参加天津广播曲艺团,后转入天津市曲艺团,专门从事快板演唱。
  在党的领导下,他积极致力于快板书艺术的革新。他吸收、融化了山东快书、相声和评书以及话剧艺术的某些优长,对于旧的数来宝演唱形式,从打板技巧、语言句式、表演风格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创新,创立了快板书这一新的曲艺品种。其主要特点是:板点丰富多变,句式灵活自然,讲究语气,注重表演。因而能够鲜明生动地描叙故事、刻画人物,富有艺术表现力。一九五六年开始练习自编自演,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自编自演了大量优秀的快板书节目。代表作有《劫刑车》、《巧劫狱》、《千锤百炼》、《抗洪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