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繁草与下繁草的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3 07:03:10
都是牧草类的生活型

中国天然草地的植被组成中约有牧草15000种,以禾本科、豆科居多。在温带地区经常栽培的禾本科牧草约30属,豆科约25属。按饲用价值分为:①禾本科牧草类在草地群落组成中的出现率和丰富度居首位。②豆科牧草类分布甚广。③莎草科牧草类分布在阴湿沼泽化地区。④杂类草类。按生长年限可分为一年、二年和多年生牧草。

根据株丛形状和植株高度可分为上繁草、下繁草、半上繁草。根据分蘖特性和营养繁殖方式分为根茎型 、根蘖型 、疏丛型、密丛型、根茎-疏丛型、匍匐型、鳞茎型、根颈型、莲座型 、攀援茎型等。按对水分的需求分湿生牧草、旱生牧草和中生牧草等。

不同的牧草对环境有不同的适应性,也有不同的耐刈性、耐牧性和寿命。如有的喜光( 苜蓿),有的耐荫(酢浆草),苏丹草喜热耐旱,而针茅耐寒 ,牛尾草耐湿等。禾本科牧草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再生特性,因此是耐刈、耐牧的优良草种。多年生牧草的自然生长年限因种类而异,由3~4年(如高燕麦草)到20年以上(无芒雀麦)不等。
仅供参考

下繁草:以短营养枝为主,最适合放牧,分布于干草原和荒漠草原;如俄罗斯新麦草
上繁草:以长营养枝和生殖枝为主,适合刈割利用,分布于草甸草原和干草原化湿地上;如无芒麦草
半上繁草:介于二者之间,刈牧兼用,如多年生黑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