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为什么把在中国的研究核武器人员撤走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14:47:34
是邓稼先毛泽东时期的

苏中之间发生分歧始于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当时苏中两党在意识形态方面产生了重大的意见分歧。这些分歧后来又扩大到了两国关系的各个领域。

从1958年下半年起,由于中苏之间分歧和矛盾的发展,苏联开始收缩对中国的技术转让,只给中国一般技术,对高新技术特别是国防领域的尖端技术更是严格控制。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信中称,苏联正在与美国、英国在日内瓦谈判禁止核武器试验的协议和正赶上苏联和美国政府首脑会议即将召开,为此苏联政府提出,先不把苏联原子弹的样品和设计的技术资料交给中国,待两年以后,“彻底澄清西方国家对于禁止实验核武器问题以及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态度”后在决定。这表明苏联援助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政策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苏联改变在核武器问题上援助中国的政策,与这一时期苏联外交政策的变化、军事战略的调整,特别是对苏中关系的重新评估密切相关。苏联外交政策的变化突出表现在赫鲁晓夫提出的“三和路线”,主张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进一步裁军,停止核试验。值得强调的是,除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对时代和国际形势的认识、对核战争和核武器的态度等问题上存在着重大的战略分歧外,苏联停止向中国提供核技术,还在于赫鲁晓夫和苏共领导人认为,“中苏关系正在逐步恶化,国防新技术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这一时期发生的“联合舰队”风波、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以及“导弹风波”等事件,都是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的重要表现,也是促使苏联决定停止援助中国核技术的重要起因。

这样,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期间及其以后,赫鲁晓夫开始担心苏联当初承诺援助中国核技术是不是操之过急,开始考虑不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样品,终止与中国签订的相关协定。中共中央对苏联6月20日来信的反应是明确而激烈的。当时中共中央认为,中共中央认为,苏方毁约是中苏关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说明赫鲁晓夫可能要在中苏关系上采取新的方针,这种新方针就是同西方主要是美国站在一起反对中国的方针。苏联的行动使得中国领导人相信,苏联是把两党的分歧扩大到国家关系领域,更加加深了对赫鲁晓夫以及苏共领导人的反感。同时中国领导人还认为,苏联的行为实质上是对控制中国的企图失败后对中国的打击报复。

赫鲁晓夫上台后更改了苏联的政治路线
同事否认了斯大林的一切,将斯大林拉出来鞭尸而中国的毛XX则是非常尊敬斯大林的。指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