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养黄粉虫,刚孵化出的小幼虫怎么喂养?现全在麦麸里,给的菜叶也没见吃,不会干死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0:53:18

刚孵化出的幼虫一直到长度达到10-12毫米长度应该不需要特殊的管理,正确操作下的由成虫产卵中带来的饲料够它们在这个阶段食用的。当然现场要看实际操作中剩余饲料的数量来确定,而不应该是僵死地模仿。
投喂青饲料一般在虫子长度超过4毫米开始,但这时投喂的数量很少,均匀地星星点点撒些就足够了。
黄粉虫虽然嗜水如命,但耐渴能力非常强,一般不需要担心干死的问题。
新虫子的活动能力和环境温度、湿度关联很大,要注意环境和饲料的温度和湿度管理问题。

黄粉虫可以代替蚯蚓、蝇蛆作为黄鳝、对虾、河蟹的活饵料。黄粉虫营养价值很高,据报道,黄粉虫含蛋白质47.68%,脂肪28.56%,碳水化合物23.76%。黄粉虫养殖技术简单,一人可管理几十平方米养殖面积,可以立体生产。黄粉虫无臭味,可以在居室中养殖。成本低,1.5~2千克麦麸可以养成0.5千克黄粉虫。

黄粉虫在0℃以上可以安全越冬,10℃以上可以活动吃食。在长江以南一年四季均可繁殖。在特别干燥的情况下,黄粉虫尤其是成虫有互相残食的习性。黄粉虫幼虫和成虫昼夜均能活动摄食,但以黑夜较为活跃。成虫虽然有翅,但绝大多数不飞跃,即使个别的飞跃,也飞不远。成虫羽化后4~5天开始交配产卵。交配活动不分白天黑夜,但夜里多于白天。1次交配需几小时,一生中多次交配,多次产卵,每次产卵6~15粒,每只雌成虫一生可产卵30~350粒,多数为150~200粒。卵粘于容器底部或饲料上。成虫的寿命3~4个月。

卵的孵化时间随温度高低差异很大,在10~20℃时需20~25天可孵出,25~30℃时只需4~7天便可孵出。为了缩短卵的孵化时间,尽可能保持室内温暖。幼虫经过17~19眠,大约75~200天的饲养,一般体长达到30毫米,体粗达到8毫米,最大个体长33毫米,粗8.5毫米。幼虫活动的适宜温度为13~32℃,最适温度为25~29℃,低于10℃极少活动,低于0℃或高于35℃有被冻死或热死的危险。幼虫很耐干旱,最适湿度为80~85%。末眠幼虫化为蛹,蛹光身睡在饲料堆里,并无茧包被。蛹有时自行活动,将要羽化为成虫时,不时地左右旋转,几分钟或十几分钟便可脱掉蛹衣羽化为成虫。蛹期较短,温度在10~20℃时15~20天可羽化,25~30℃时6~8天可羽化。

黄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