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在不经意之中》原文全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0:24:39
全部 原文 、谢

全在不经意之中

贾志敏

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出一个奇迹;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文坛出了个被人誉为“神童”的少年作家刘绍棠。
1942年正月新春,刘绍棠不满6岁,到邻村一所小学读书。这所小学坐落在关帝庙的后殿,仅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四个年级四个班,四个班只有40人。
老师姓田,17岁就教书了。执教40年,桃李满门,弟子不下三千。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他每讲一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刘绍棠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从事文学创作是需要丰富的想象力的。田老师培育了幼小的刘绍棠,让他开了窃,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刘绍棠获得成功之后的一天,返回故里寻访遗迹。那个关帝庙早已荡然无存,却在村边河畔的堤坡上遇见了拄杖的田老师。激动不已的刘绍棠仍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鞠躬行礼,深深感谢恩师在自己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老人听了却摇摇头,淡淡地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
对刘绍棠而言,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而对田老师来说,无心插柳,不足挂齿。
20世纪50年代初,我在上海的一所中学读书。家境清贫得连一副仅10元的眼镜也配不起。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我使用马粪纸剪成瓜子形状的小玩意,用针在中央扎一个小孔,据聚光的原理,用它放在眼睛前看黑板,还挺管用。
教物理的是王爵彝老师,颇海派。课上,他常穿插些笑料来调节气氛。一次,我正用此“小玩意”置放在眼睛前,边看黑板边抄笔记。猛然,手上的“小玩意”被王老师抽走了,他学着我的样子,用它放在眼睛前,调侃我说:“这里面有什么西洋镜可看的?”此语一出,引得哄堂大笑。性格内向的我一时语塞,只感到脸上滚烫滚烫的。
失去“小玩意”,我只能用弯曲的食指替代,继续抄写。岂知,王老师以为我故意与他过不去,走到跟前,一把将我拉离座位,罚我站在黑板前。顿时,教室里的空气像凝固了似的。此时的我,羞愧得无地自容。
之后,我再也不喜欢他执教的物理课了。他在讲台上讲解电阻、电容,我在桌子下偷看故事、小说。物理成绩一落千丈。
无巧不成书。将近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