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 丞相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1 07:16:06
有人说“宰相和丞相,一个是制度 一个是官职”,也有人说都一样。

历史书上上一句丞相,下一句宰相,我不明白他俩有什么区别,给讲讲。

宰相制是一种制度,宰相和丞相都是官职的名称。
一般在提到宰相的时候,根据语境,可以自然的分辨出是说官职还是制度。

作为辅助君王的最高级别的臣子,无论是宰相还是丞相都是一样的。在春秋战国时期,都是统称为相的。
秦朝的时候,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这个官职被称为丞相。
汉朝也是丞相,但是丞相中地位更高的会被称为相国(在同一个时间点上只有一个丞相)。

宰相制在东汉的时候被改为三公制,也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三个人了。

但是随着曹操的掌权,曹操又被称为相国了。宰相制恢复。

自此以后,除了权臣之外,制度上讲唯一的宰相不再存在,多是几人平行,都是宰相(丞相)了。

丞相与宰相的区别

总体来说,宰相是个制度,丞相是个实质的官名,宰相制度起于春秋时期,完结于明代,明代废除宰相制度以后形成了“内阁”(文渊阁处在宫内,故名内阁)制度,清承明制,无名义上的宰相制度。

历代宰相制度介绍: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有时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左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

汉朝与秦朝相仿,只是如果称为相国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共同执政。汉献帝时,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魏晋南北朝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只有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者才是宰相。

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