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抚州临川的文昌桥有多少年的历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5 22:38:50

抚州文昌桥是一座古老的大石桥。跨汝水(今抚河)两岸,位于江西抚州市中心,是通往省会南昌的津梁。该桥始建于南宋乾道初元(公元1165年),初为大桥,“上棼下宇,其眷渠渠,重檐直栏,其翼舒舒”,后来该桥被洪水冲毁,改为浮桥,东西百丈串连大船五十四艘。一遇雨季,浮桥冲开,两岸交通便完全隔绝,至嘉泰年间(公元1201——1204)合六县人的力量,建成石桥,桥面上铺有木板,建筑房屋。由于狂风暴雨,大桥几度被破坏复修,直至明嘉靖年间,采石大修,前后一共花了六年,耗费白银十七万两,才建成一座全部石砌的坚固桥梁。原桥长七十二丈,宽二丈,高三丈八尺,下有桥孔十二道,共十一墩,桥势雄伟,坚实稳固,定名为“文昌桥”。
  文昌桥有许多美好的传说。据说明朝万历年间,抚州府临川县城里有“陈、罗、章、艾”四大才子。某年,有一知府到抚州上任,欲过文昌桥进城,只见四个汉子坦胸露腹横卧桥上挡道,身旁放有一只陈旧的箩,装着几株艾子。知府知道是“陈、罗、章、艾”四位才子出对子考他,随即吩咐衙役叫才子们报出上联来!
  四个才子一听要上联,立刻翻身跃起,随口吟道:
  “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
  原来这“上文章”是指他们自己有满腹文章,而“下文章”则是借用抚州方言“文昌”与“文章”谐音的特点,暗指他们身下躺着的文昌桥。四才子坦腹仰面朝天,阳光晒着他们的肚皮,正好形成“文章桥上晒文章”的绝妙构意。
  知府一听是这么一个绝对,憋得目瞪中呆怎么也无法对出下联,于是吩咐衙役打桥原路退回。黄昏时候,来到一个渡口,见有一个石碑,上面刻着“黄昏渡”三个篆体大字。知府询问摆渡人,摆渡人指着对岸前后两个村子说:“前村名前黄昏,后村名后黄昏,故而此渡名‘黄昏渡’“。知府一听这话,猛然受到启发,终于想好一句下联。立即传令打轿进城。
  谁知轿子回到文昌桥,四位才子叫一书僮送来一个纸卷。知府拆开纸卷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度黄昏。”
  知府这时才知陈、罗、章、艾四个才子果然不是等闲之辈,于是在任职间,尽量体恤民情,造福一方百姓,传为佳话。
  这座石桥,曾一度被改名为“行易桥”,“解放桥”,多次遭受兵变战火。后人民政府加宽了桥面,铺上了水泥柏油,两旁设置了雕花扶栏和高桅华灯,使大桥显得美观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