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相信记忆怎么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23:38:52
对一些很重要的事情总是不相信自己的记忆,事后总是把想象和记忆混在一起,分不清哪个是真实的,我有很严重的处女情节,跟异性接触后总是担心怀疑是不是被欺负了,搞得自己很累,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办啊?

请教一下心理医生

去看医生吧 相信科学。

平衡状态与记忆
摘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质具有由自然性质决定的记忆及维持这种记忆的矫顽力,而打破这层矫顽力、建立起新的物质特性所具有的平衡状态就能塑造记忆。人的记忆是由改变神经细胞的形态,突触选择所连的细胞及强化这一连接,再加上细胞体对信号通路的控制所形成的。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在人类学习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以描述不变物质而具有很好的通用性,而且能描述人类各项活动,因而人类的语言系统依附于其它系统之上,是人类作为智慧生物的根本标志。
关键词:记忆 平衡状态 语言

化学平衡指可逆反应中,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体系所处的状态,对于可逆反应aA(g)+bB(g)=gG(g)+dD(g)有公式Kp=PGg*PDd/(PAa*PBb),其中Kp是平衡常数,反映了这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进行的程度,Kp由大自然赋予的特性决定,其数值由实验测量得到。
平衡状态具有记忆的特性。这个记忆是由决定平衡状态的参数决定的,如平衡常数,对于处于标准参数附近的准平衡状态,例如可逆反应中未达到平衡状态,都会由于准平衡状态的不稳定性最终变为平衡状态,即物质能记住平衡状态的记忆及维持这种状态的矫顽力。但只要打破这层矫顽力,建立起新的物质特性,就可塑造记忆。在古代,车轮是由“木直中绳,其曲中规,揉使之然也”做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揉就是打破矫顽力的外力,同时矫正木头的行为,建立圆形的稳定状态。木头由纤维素构成,其分子式为(C6H10O5)n,由于高分子具有柔顺性,可由旋转C-C、C-O单键使之在外力的作用下能量最低,当它形成这种物质形态时,即使撤去外力,也“不复挺者”,形成了对圆的记忆。
人脑的记忆也类似与木头的记忆行为。人脑的记忆的形成主要靠学习,学习是一系列条件反射的建立,是神经突触经激烈活动后得以加强的产物。由Biss和LФmo在1973年做的对兔海马回的试验显示,在齿状颗粒细胞外记录到的,由穿孔通路传到齿状颗粒细胞的单个刺激诱发的群体EPSP记录表明突触强度增加两倍,并保持了十小时之久。这是因为在突触中,由外界刺激产生的电位变化传到突触,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外力使突触前释放神经递质。在神经纤维中以电势变化的方式传导信息既可保证信息的传导速率,也由于电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