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宗 读? 氵+丙 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5:36:17
舟+宗 读? 氵+丙 读!

舟宗

  清乾隆《金山县志》记述金山卫兵防,提到“淡水门”:“在羊山西,倭船之来,必由下八山分舟宗”。这个“舟宗”字,笔者查了《辞海》,没有;查了《辞源》,也没有;查了《康熙字典》还是没有;查了《说文解字》,仍旧没有。
  这些权威工具书查不到此字(笔者电脑操作水平低,不敢过多重复此字,避免程序不支持),可以认定此字系清乾隆《金山县志》自造之字了吧?笔者尚未读到明正德《金山卫志》,还不能绝对肯定,但这已够有意思了。《说文解字注》曰:“凡舟之属,皆从舟。”笔者以为,此字为“舟之踪”也。金山置县后的第一部县志原文为:“倭船之来,必由下八山分舟宗:若东南风猛,则向马迹西南行过韭山,以犯闽粤;若正东风猛,则向大衢西行过乌沙门,以犯浙江;若东北风猛,则向殿山、羊山,过淡水门,以犯苏、松。”此字,在这里表示倭船之踪迹。据“凡舟之属,皆从舟”,舟船之踪迹,便成了“舟宗”。假如明正德《金山卫志》有此字,是《康熙字典》漏收了,这一发现也有点意思,证明收了四万七千零三十五字的《康熙字典》确实有“疏漏和错误”;若无此字,那么清乾隆《金山县志》创造了“舟宗”字,值得后之学人关注,文字学家也将会给予相当关注。而此字之创造,以笔者所见,符合古人分析汉字造字的“六书”条例,是有所凭据的。

  氵丙(bǐng)
  凡来丙安考察、旅游的人,都想知道这个地名的来由。丙安这个地名到真的有一段故事。
  丙安,解放前叫炳滩场,因位于赤水河的大炳滩和小炳滩的岸边而得名。街道修在高崖上,离河远岂高,居民食用水困难。一遇火警,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街道几遭火焚。因丙安是四川入黔的古道,又正好赤水到丙安六十华里,刚好一站路。商队必须在丙安歇息,蓄积力量翻越川风垇大山。商贾集结要地,这里有无限商机,所以烧了又修,修了又烧,烧了再修。
  多年来,人们都在分析火灾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一位风水先生认为:“炳”字是火旁,“丙”的五行属火,火上加火,火太旺。加之“滩”字拆开是“水”“难”,意为取水困难。认为只有把名字改了才能消灾免难。
  解放初,人民政府为了顺其民意,改炳安为“氵丙 安”,生造了一个“氵丙”字,来达到以水克火的目的。火性受制,心里觉得安全了。的确,1982年修了自来水站,人们食用水不用愁了,消防用水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