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体系对我国创业投资的影响与分析 十分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2:12:38
这是我的毕业论文,实在不怎么会写,但千万不要论文网上现成的文章,根本不能用的,望高手可以帮帮我,搜集资料也可以,小女先谢谢各位了!!!!

★★★★★最佳答案

中国金融体系的现存问题及对策
中国金融体系自1997年以来在十年多的时间最明显的进步是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系统性风险过高的问题;二是金融机构出资人制度改革问题。系统性风险过高源于不良资产比重过高,而不良资产比重过高又源于国有银行部分地承担了改革初期全社会必须付出的经济转型成本。为什么本应当由公共财政承担的过高改革成本却错位转移到国有银行身上呢?其背后原因就是银行由于是国家出资国家垄断经营的,国有经济的单一所有制形式使得国有银行和国家财政理所当然地成为公有制体制下承担不同功能的两个资金汇聚和分配部门,即使在1984年出现了中央银行调节职能独立的改革之后,中央银行在国家需要时为财政提供融资功能、国有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后为承担稳定经济和社会的责任用贷款支持业绩不良的国有企业,所有这些,根子也在于传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公有经济思维在起作用。单一国有制使得出资人多元化产权多元化下必然会产生的硬预算约束效应不可能出现。所以,中国在用财政、央行通过外汇储备注资用指令性的办法强迫各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贷款比率之后,一定要不失时机地对大型商业银行进行财务重组和产权多元化的改革。目前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中已有四个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和在海内外上市。中国农业银行也开始进行财务重组和股份制改造,除中等规模的股份制银行外,全国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也在股份制改造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除银行外,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中也有相当数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其中一部分已成为市场表现突出的上市公司。从产权多元化入手对金融机构进行结构性改造在中国金融改革中是最值得称道的进步。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中国业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甚至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它们中的相当一部分,运营机制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在政府控制和中国特殊的干部管理体制下,它们距离具有规范化治理结构的现代意义上的"公司"还有相当的距离。仅从银行业的情况看,中资控股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仍然是产品单调、服务效率低下、创新动力不足、成本控制不严、资产盈利水平,不仅同世界先进水平比差距较大,就是和亚洲银行业的平均水平比也低下许多。

中国实体经济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有三:一是科技创新与自主知识产权应用方面与世界一流强国之间的巨大差距;二是资源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