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人物是谁?用一句话点评一下这个人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02:18:26
用一句话简介该书中《儒林外史》另一个重要情节。

阅读本书,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小说通过人物描写来实现它对科举考试制度的不合理,对社会腐败黑暗现象和世态人情的揭露和批判的。据统计,全书描写的人物有二百七十多个,除儒林人物之外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其中性格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有二三十个。
  《儒林外史》的作者从不孤立地写一个人物,他写人物的行动和"思想,总是惹眼于人物关系,着眼于他周围的环境条件,因而不仅能 写出他有什么样的思想行为,而且还能揭示出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 思想行为。比如周进在贡院里撞号板,范进中举发疯,都是极度夸张的描写,但是由于作者写出了围绕他们的各种人物对他们的态度及其变化,就非常真实地揭示出他们撞号板和发疯的原因,不仅便读者能够理解接受,还能促使读者去进行深人的思考。周进胡子花白了还只是一个童生,一个年轻秀才就可以蔑视和羞辱他,举人老爷更是 使他在精神上受到一种压迫,丢掉了教书的饭碗后生活无着;范进在考中举人前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宰猪的岳父可以瞧不起他,把他骂得狗血喷头。总之,小说是在科举考试制度的背景下,写尽了当时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正是这样的社会环境,引诱着他们,压迫着他们, 也浸蚀着他们,使他们的人性和灵魂都被扭曲了。这样写,人物的思想性格就有了丰富的社会内涵,而且作者讽刺的锋芒就不只是针对这些人物个人的,而主要是针对造成这些人物的整个社会的。其他像写匡超人和牛浦郎,作者对他们投以尖刻的讽刺,但又具体写出了他们变坏的过程,因而矛头也不只是针对他们个人的。
  我们从《儒林外史》的描写中,看到的不是个别人的品德不好,个别人的灵魂的堕落和丑恶,而是看到了世风的堕落和社会的罪恶。因此鲁迅评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时,特别指出它是少有的"以公文心讽世之书",是"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这是十分精当和深刻的。《儒林外史的讽刺,是为抨击整个社会而发,目的是悯世和救世。这就将《儒林外史》同以前一些出于某种个人恩怨,怀着卑劣之心,以发泄私愤为目的,以揭发别人的隐私为乐的所谓讽刺小说,划清了界限。吴敬梓对他所要讽刺批判的人物,对他们的思想性格,多从滑稽可笑的喜剧性情节中表现出来,并投以辛辣的嘲笑;但同时,作者又深刻地揭露出造成这些人卑微或卑劣思想性格的社会环境,因而心情又是十分沉痛的。由于着眼于社会,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作者的笔下,不仅像周进、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