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K选择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什么指导意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0:35:48

(李博《生态学》P77~79)
表 r-选择和 K-选择的某些相关特征
气候
r-选择:多变,不确定,难以预测
K-选择:稳定,较确定,可预测
死亡
r-选择:具灾变性,无规律;非密度制约
K-选择:比较有规律;密度制约
存活
r-选择:幼体存活率低
K-选择:幼体存活率高
数量
r-选择:时间上变动大,不稳定;远远低于环境承载力
K-选择:时间上稳定;通常临近 K 值
种内、种间竞争
r-选择:多变,通常不紧张
K-选择:经常保持紧张
选择倾向
r-选择:1.发育快
K-选择:1.发育缓慢
r-选择:2.增长力高
K-选择:2.竞争力高
r-选择:3.提高生育
K-选择:3.延迟生育
r-选择:4.体型小
K-选择:4.体型大
r-选择:5.一次繁殖
K-选择:5.多次繁殖
寿命
r-选择:短,通常少于一年
K-选择:长,通常大于一年
最终结果
r-选择:高繁殖力
K-选择:高存活力

r—K 选择理论在生产实践中具有的指导意义:对确立保护动物的种类具有指导意义,具体可选择害虫和熊猫做例子来说明。

r-对策和k-对策,在进化过程中各有其优缺点。
k-对策者的种群保持在k-值临近,但不超过,因为超过k-值有导致生境退化的可能。生育力降低,相应地存活率增加,因此k-对策者防御和保护幼体的能力较强。因为有亲代关怀,生育力又低,寿命长和个体大,所有这些特征都保证k-对策者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取利胜利。但是,k-对策者种群在受到过度死亡或激烈动乱之后,回到平衡水平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确实很低,还有可能灭绝。
相反,r-对策者的密度是经常激烈变动的,常常突然暴发并猛烈下降。选择有利于高rm值。因为rm≌Lr Ro/T(其中R0为净生殖率,T为平均等代时间),所以高rm值通过提高净生殖率和缩短等代时间达到。但它们的死亡率高,防御能力弱,竞争能力不强。在数量很低时,它们不象k-对策者易于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