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谋反,三年不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4:09:34
什么意思?

解释:旧指知识分子不满现状,有所抗争,但又软弱胆小,摇摆不定,做不成大事。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

意思是说:文人的考虑太多,担心太多,有的东西是不可能通过完全正规的渠道来完成的事情,那样是成不了大事情的。很多时候,只有通过非正规的手段才能把文题解决

‘该不该做’‘为什么做’仅仅是道德标准是非标准。而‘现在做不做’‘何时做’‘怎样做’,则是政治标准,也就是权衡利弊的标准、估量实力标准、把握时机标准,也是政治斗争的策略原则与标准。文人不懂这一点,只知我有理,有理就该做就径直去做,结果往往碰得头破血流!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说的就是这个理。

根据利害得失,判断态度倾向,估量实力强弱,选择最佳时机,决定最终行动。这应是政治政治斗争的一般思考方法和思考程序。所谓‘有理有利有节’,这应是政治斗争的一般性策略原则。不仅清楚要做什么为什么做应不应该做,而且还要懂得现在做不做、还要懂得何时做、还要懂得怎么做,方为政治家。因此,在时机不成熟、力量对比敌强我弱时,不仅不能与敌硬拼,需要迂回需要退避三舍,甚至需要暂时与敌和谈和解合作。‘没有永久的敌人和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些都是为政治家在政治斗争中所遵循所使用的,而为文人所反对所不屑所鄙视的。文人眼里,这叫翻云覆雨的小人。政治家则不惮不拘一时一地之所为,而是始终以最终目的之实现为最后考量。这便是文人与政治家的根本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