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地球和其他形体都是球体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0:54:54

圆形的地球
不仅地球是圆的,几乎所有星球都是圆的。这是宇宙的法则。
由星云凝聚而成的星体---地球的早期只是一颗小行星,靠引力不断俘获外来天体壮大自己,而外来天体都是在相对地球高速运动的,所以俘获的过程就是剧烈碰撞。巨大的碰撞能量使它熔融为液体。这时地球在太空中处于失重状态,在万有引力和分子引力下各向受力相等。故液态物质将成为标准的圆。因为只有圆才能使各质点的重力势能降到最低。这就是能量最低原理。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地球内部的重力分异作用(重的物质沉到核心,轻的物质浮在表面),使地球有了圈层结构。
今天科学家在空间站用融化钢铁在空中冷却的方法做成了钢珠,因为没有重力,被挤出的钢液飘浮在空中,在原子和分子引力下各向受力相等。所以凝聚成了完美无缺滚珠。 它的精确度是在地球表面上用任何机械加工达不到的。
至于地球表面的高山和海洋,是地球冷却凝固以后外星撞击和板块运动造成的。
想像一下,假如今天的地球表面全是海洋并且地球没有自转(自转离心力使赤道鼓起,两极下凹)的话。它就应该是一个标准的圆球。

引力导致的,大型的独立天体一般都是接近球状或者椭球状的,因为这样的天体质心在其球心附近,球体表面的物质受到方向指向球心的引力,物质都向球心挤压。构成这个天体的物质强度无法抗拒这个引力所以压成球状。成为球状后各个方向的压力基本达到平衡,就稳定下来了。地球质量非常大,引力非常大,组成地球的物质强度抵抗不了地心的引力。
一些陨石就没有足够强的引力,陨石本身又很硬,所以呈现各种各样的形状。

在太阳刚形成时,太阳系中本没有行行星,只有许多陨石一类的物质无轨道绕太阳运行。因此,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地发生碰撞。在有的碰撞中逐渐凝成了一些大的星体(别和我说撞上了会爆炸;撞到月球的小星体无数,没看见月球爆炸,反而那些小星体成了月球的一部分;再者有些大小相当的相撞爆炸了,成了更小的,依然会被大星体吞并),大的星体在碰撞中形成优势,得以不断吞并小星体,最后越来越大,受太阳引力影响也大了,有些大星体开始形成轨道并开始自转(详细理论高一物理就解释了),即行星雏形。此间,碰撞还在继续,雏行星的棱角在碰撞中被磨掉(可以参照鹅卵石的形成)。雏行星越发接近球形;另外,由于自转产生的离心力,雏行星上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