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 )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13:44:35
和嵩山有关的成语,在四月2日10点之前告诉我,明天老师就要检查的!!!!!!!!!!!!!!!!!!!!!!!

关于嵩山的成语或“亚”成语
[ 2007-8-23 14:28:00 | By: zslan ]

为什么说“亚”成语?因为按照定义,成语是指那些长期以来人们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性的词组或短句。可是有关嵩山的成语虽然还保留着“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特点,但大都不“习用”了。所以我不得不如是说,很是无奈。

嵩山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中华文明的肇始和形成,是从嵩山文化圈内逐渐向外展开的。因此,在厚重的中华文化中,尤其是成语中。嵩山自应占有一席之地。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古代的一些与嵩山有关的成语在历史年轮的碾轧下,已经逐渐被边缘化。

至今还保留在多种成语辞典版本里的唯一一个与嵩山有关的成语是“嵩生岳降”。嵩、岳:均指嵩山;降:降生。比喻特别重量级的大人物的出生和特别重大事件的发生。例如:1893年12月26日,嵩生岳降,伟大领袖毛泽东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该成语出自《诗经·大雅·嵩高》:“嵩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可是,有的辞典却说,嵩,指嵩山;岳,指“四岳”,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见《中华成语大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1月第2版)而其它一些辞典则更是把它说成是:“生僻成语”、“古代成语”、“联合式成语”、“中性成语”等。

在不同版本的成语词典中偶尔出现的成语有“嵩呼”、“华嵩”等。“嵩呼”出自《史记》。汉武帝当年礼登嵩岳太室,侍从的官员似乎听到了从山下传出来“万岁”的声音。于是后世遂以臣下高呼皇帝万岁为“嵩呼”,也叫“山呼”。“华嵩”是把华山与嵩山并称,用以比喻崇高或高大。但随着帝制的瓦解,“嵩呼”自然不合时宜了。而“华嵩”似乎也用得很少。

还有些在成语词典里根本就见不到的“亚”成语,如“岳色河声”、“嵩河”等。由于它们把父亲山与母亲河连在一起,确切地反映了中华文明是“山河”阴阳和合的产物,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在中华文明史中,一个时期以来,忽略了嵩山的重要作用,致使人们只知“母亲河”,不知“父亲山”,故而这两个成语也就日渐落寞。但还能从一些文词中觅其端倪。如清道光进士,官至江苏巡抚的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许乃钊曾为开封彝山书院题了这样一幅对联:

风气会八方,认定指归,端在濂源洛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