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凇的成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6 00:29:22
气象学上的“雨凇”有时候也被人们叫做“冰凌”、“冰挂”、“下冰凌”、“地油子”等。发生这些现象时的近地面大气垂直结构为:

A上下热,中间冷

B上下冷,中间热

C上冷下热

D由高到低大幅度降温

应该选B吧,雨凇的形成过程中存在一个逆温层,使得云中的固体降水在暖区内融化成雨,然后在近地面由于过冷形成过冷却雨,一旦与地面物体接触就马上凝结成冰

B、上下冷,中间热

雨凇,是过冷却雨滴或毛毛雨滴在物体(温度低于0℃)上冻结形成,俗称“树挂”,也叫冰凌、树凝;形成雨凇的雨称为冻雨。雨凇还号称“桐油凝”,极不易铲除,其破坏性极强。

雨凇的形成需要三个特殊条件:
一是有利的降水条件。与往年单一的大陆高压相比,今年西南暖湿气流超强,与东北气流长时间在上空交汇,具备了持续性雨凇天气产生的降水条件。
二是地面温度长时间低于0℃。自1月上旬以来,中南部处于强大的蒙古高压的底部,地面不断有冷空气从东路补充南下,造成持续性低温天气,地面温度低于0℃,形成了有利于强冰冻产生的深厚的冷下垫面。
三是有利的逆温层结条件。地面层的空气温度低于0℃,1500米至3000米上空又有温度高于0℃的暖气流北上,形成一个暖空气层或云层,再往上3000米以上则是高空大气,温度低于0℃,云层温度往往在-10℃以下。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即近地面存在一个逆温层。
大气层自上而下分别为冰晶层、暖层和冷层。如此,从冰晶层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时融化成雨滴,接着当它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成为过冷却雨滴,降至温度低于0℃的地面及树枝、电线等物体上时,便集聚起来布满物体表面,并立即冻结,形成雨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