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义求生的例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3:35:54
举出中国历史上一个舍义求生的例子

范蠡带西施归隐五湖
公元前482年夏初,越国伐吴之师在浙水誓师后,从北海出发。驶在前面的是勾践所乘楼船,紧跟其后的是范蠡和舌庸所在的翼船。经过两昼夜航行,船队到达江水人海处,勾践率领满载阵音师、楚女师甲兵的船队,由海上进入吴江,再溯流而上,至姑苏城外抛锚停泊。此前,畴天余、欧阳己率师同吴都留守的太子友、王子地接战。勾践到后,把英勇无比的君子兵投入战斗。按照范蠡事先的谋划,把吴都守兵引出城外,包抄合围,弓警齐发,剑载相逼,呼啸斯杀,势如风雨。吴军大败,太子友身中数箭,自剔而亡。吴王夫差亦兵败自杀。越军大胜。

范蠡终于和自己的心上人见面了,长期的相思之苦化作了重逢的喜悦。想当年,范蠡对西施动情的时候,西施的心里对这位年少英雄、气概不凡的将军也是一见倾心。范蠡在心里展开了斗争:是将西施留在身边,还是将她献给吴王,成就一番大事?最终他选择了后者。

他向西施说明了选美的原委,西施被他的那份爱国热情感染了,为了自己的爱人,她愿意作出牺性。范蠡和她约定,吴灭亡后,自己定要娶她为妻,白头惜老。

三年歌舞礼仪训练之后,范蠡送西施去吴国。两个相爱的人终于有机会在一起了。一路上二人倍尝爱的滋味,由于难分难舍,范蠡有意拖延,送亲竟然送了一年多。等他们走到嘉兴县南一百里的时候,西施生的儿子己经能呀呀学语了。后来在这里建造了一个 "语儿亭",用来纪念西施与范蠡的爱情结晶。只可惜孩子己经送人了,不知何时才能相见。

如今西施终于回到了自己的越国。为了表彰这位对国家有功的女子,也为了嘉奖范蠡以国家为先的精神,越王勾践亲自为他们举行了婚礼。

这一年范蠡35岁,西施25岁。这两位对越国复兴作出很大贡献的人,并没有在越国享受越王赏赐的荣华富贵,而是选择了归隐。

长期的相处,使范蠡明白勾践可以共患难,但不可共富贵,自己只能选择功成身退。于是他带着西施,乘勾践不备,在夜里乘一叶轻舟,逃人五湖之中。西施这个一代红颜,此后的命运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关于西施在越灭吴后的命运还有一种说法,让人不禁感叹红颜的薄命。在这种说法里,范蠡与西施不是相恋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