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午海战的争论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5 14:14:19
梁启超说:“中日甲午战争,李鸿章是一个人与日本一个国家打仗,虽败尤荣;中国之败,败于日本以倾国之力来打李鸿章的淮军。”
你们赞同这句话吗?说说理由

有一定道理。
清末中央已经逐渐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其军队主力已非八旗绿营,而是湘淮两军,彼此有积怨甚深,甲午战争,李鸿章皆以淮军为战,尝欲调广东、南阳之海军助战而未获响应,因此确实是主要靠李鸿章的部队干。
但是仅以李鸿章之淮军,其灭长毛,剿捻匪,军力雄厚,百战良兵,多能征惯战之将,实力亦未逊于日本举国之师,或尚过之,然而仍败,亦在于中国全国之情况。朝廷战和不定,将领贪生怕死,是以淮军自身,尚多临阵脱逃,而其余诸部亦敢作壁上观,且李鸿章亦未敢倾全力以敌,在于淮军若灭,则李亦无所立足于当朝之资本,观八国联军之战,李鸿章总督两广,与湖广张之洞、两江刘坤一结东南互保,而无视太后、君上西逃,国家几于灭亡之况,后虽能忍万事骂名,主持和议,则仍可知彼虽有忠君之念,却多存自保之心,岂能说虽败犹荣。
梁启超此言,不过借以遮战败之仇,聊以自慰而已

有一定道理
但是过于片面
李鸿章执掌中国洋务 外交 国防建设二十余年 却未能使中国实现一定意义上近代化 这只能是李鸿章才略有限

有道理,但是偏颇,国语肯定李中堂的功绩。
在梁启超看来,甲午海战的失败只是因为“日本以倾国之力来打李鸿章的淮军”,这只是客观原因,是日本方面的原因,而主观原因最重要,在中国身上找失败的原因最重要——中国的失败是中国积贫积弱、清政府腐败无能的表现。

不是很赞同
因为里面还有清政府自身的原因
比如统治腐朽军队武器落后于日本
还有慈禧的干涉

不大赞同。
首先我承认,将甲午海战的失败归咎于李鸿章个人是片面的,北洋舰队虽号称强大但是由于整个吏治的腐败,枪炮弹药并不是我们以为的优质品,而是劣质的产品。整个清廷仰赖李大人与外国周旋,荣否?或许对于李鸿章来说通往日本马关的道路是一条惯常的屈辱之路,举国上下唯有他一人可走的孤独之路。不能否认的一点,作为一个官僚,忠君爱国的同时利己也是不可少的。为了自己仕途的考虑,从上到下的隐匿也是战败的因素之一。
我并不觉得李中堂会感觉虽败犹荣,中国之败,是固步自封的后果。并不是由于日本倾力的缘故。内因才是关键。不要老是动不动就将原因挂在别人身上。
另外,梁启超这句是原话吗?中日甲午战争与淮军有什么关系?

中国当时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