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的朦胧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06:13:47
如题,写100-200字就够了,谢谢了

(引用诗文原文如下:
无题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正文:(这是你可以直接用的,上面是怕你不明白,把诗整个给你。。。)

李商隐凭借其独到的艺术表现手法将诗歌意境的朦胧美表达的淋漓尽致。
在他的《无题(其三)》中,有“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的句子。引用两个经典的爱情故事,写出了绵悱恻的相思相忆和不知所以的婉曲心理。而在整个心理描写的过程中,又穿插着对斜月、晨钟、烛影、香晕的环境描写。如此层层递进,给全诗营造了一种梦幻而凄迷哀丽的境界。
往往朦胧与精致很难融合,而诗人却将朦胧的心境描摹与精细的环境刻画水乳相交。使全诗境界更上一层,他不愧为朦胧诗派鼻祖。

他的诗歌体现了他的思想,其人基本思想基本属于儒家,但看中实用,,对儒学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认为不必规规然以孔子为师,不必以“能让”为贤等。他还有佛道思想,主张以“自然”为祖。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而最为突出的便是他的爱情诗。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与杜甫相似,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而且常常每句读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据宋代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獭祭曾